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4月24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泅渡“鸿沟”

王观生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4月24日   4 版)

    □ 王观生

    前些天,我正在看一部讲述秦汉历史的纪录片,当“鸿沟”一词出现在眼前时,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张人脸。

    那人叫朱志显,前两年见到他,是在河南的工地上。那时小伙子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光景,整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一张黑黝黝的脸庞上写满了认真。朱志显是贾鲁河大桥的技术主管,从进场开始,他就一直吃住在贾鲁河边。

    有着小黄河之称的贾鲁河,是河南省仅次于黄河的第二大河,在战国时,它被称为“鸿沟”,日后在楚汉相争中,大名鼎鼎的“鸿沟”,说的就是它。

    朱志显对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在那两年里,他看着横跨这条古老河流的大桥——贾鲁河大桥一点点地从地下“冒”出来,直至通车。

    大家都说,他为这座桥倾注了太多的感情。

    2016年4月里的一天,天气还有些寒冷。当时的贾鲁河大桥工地还是一片芦苇丛,放眼望去,满眼尽是两三米高的芦苇,这原生态的美景,让大家有些心醉。

    项目开工,交通要先行,人员设备要进场,在这条河上搭建一座施工便桥迫在眉睫。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摸清楚河面的宽度。大家原以为是一项很简单的任务,到了现场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因为河两岸的芦苇像墙一样,挡住了大家的视线。按照测量的原理,需要人员在河的两岸使用仪器,这样一来,他们带去的光学测量仪器就失去了作用。

    有同事说,不如溯源而上,看看能否找到一座跨越河流的大桥,但是大家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桥。

    一筹莫展之际,朱志显站了出来。“既然仪器没法用,那我们用最原始的办法……”

    他小时候学过游泳,水性了得,于是把随身带的钢卷尺一端绑在身上,直接泅渡贾鲁河。他终于用最原始的办法,量出那一段河面的宽度——42米。

    上岸后的他,冻得直打哆嗦,穿好衣服简单休息一下,又去忙其他事情了。这一幕,让身边的同事和附近几名当地群众都看呆了。

    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我不禁在想,那天的河水,到底有多凉……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二公司

道路越走越宽广
初心故事
春之声
青玉案·春思
一马平川
李昌明作词歌曲入选百人百首红歌推荐曲目
心中的丰碑
泅渡“鸿沟”
走在自己修建的路上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