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修的是天路 走的是心路

李金雨 李美华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4月20日   4 版)

    □ 李金雨  李美华

    在西藏昌都,中铁十四局承建的24条公路日前全部贯通,引得昌都人民欢欣鼓舞。而此刻,该项目经理冯亮正在准备转战其他工作岗位,没有哈达,也没有庆功宴,他一如既往地低调而质朴。

    2017年,当冯亮等人通过进出山唯一一条土路,来到昌都江达县上格色村时,老乡们既兴奋又激动。村支部书记紧握着冯亮的手说:“乡亲们早就盼望着你们来了,等路修通了,我们生活就能得到改善,孩子们就可以走出大山上学了。”

    质朴的话语和真切的愿望给冯亮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几十名建设者的身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昌都地广人稀,仅江达县一地,面积就和北京市差不多,总里程约260公里的公路贯穿数十个乡镇,24条公路点多线长,冯亮大部分时间都在去工地的路上,克服着高原反应在车上思考设计施工方案成了他的常态。高原上交通不便、物资稀缺、冬休期长,他统筹各条道路的施工进度,做好安排部署,根据道路施工任务的轻重缓急统一进行物资调配。

    金沙江水流湍急,桥梁架设难度大,在涉水施工时,他们采用在枯水期筑岛围岩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制作简易连续墙进行堵水,保证施工顺利完成,两岸人员车辆可少绕行60公里,节约2个小时……在颠簸的旅途中迸发出的智慧,使冯亮等人圆满完成了260公里公路施工中各个重难点任务。

    项目部位于海拔3300米的高原之上,在建家建线上以朴素大方为主,但会议室可称得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情系群众办实事,修路造福暖人心”“展十四局扶贫真情,共筑小康幸福之路”……在项目部会议室里,六面鲜红的锦旗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格外醒目。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凝聚着员工们的责任与担当,有着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2018年10月11日,昌都市波罗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航道堵塞形成堰塞湖,下游百姓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项目部当即组织员工协助抢险。百姓撤离过程中,一位藏民5个月大的孩子突发疾病,母亲抱着孩子翻越了近5公里的山路,正好遇到正在现场抢险的冯亮。了解情况后,冯亮当即安排司机将藏族妇女和孩子送往医院,同时联系沿途交警开道。因救援及时,藏族儿童转危为安。抢险路上的温暖接力传递,也为铁建人在青藏高原留下了一段佳话——金沙江畔有险情,抢险路上有真情!

    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企业帮扶,为来玛、燃灯两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的71户372名贫困群众现场发放生活物资,极大地保障了当地搬迁户的生活。该项目部还招收当地藏族劳务工70余人,帮助驻地附近贫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通过“输血+造血”方式,该项目为当地精准脱贫探索了新路,有效协助当地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项目部墙上那数面锦旗的背后,凝聚着他们与当地百姓的情谊。

    回首过去的1000多个日夜,冯亮感慨万千,2017年,初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冯亮,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一头扎进了青藏高原。三年多来,高原反应、语言不通、风俗迥异、施工困难等一系列难题摆在他面前,可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咬着牙挺了过来,用他的话说就是“连我都没料到自己这么能吃苦。”担任过多个项目总工程师的冯亮,起初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在进场之前,以为修建这种三级、四级公路是他这个菜鸟经理的“练手项目”,可没过多久,他便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24条公路,承载着江达县70多万藏族同胞对小康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他们同外界互通有无的致富路,也是及时就医的生命线、更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求学路。

    来到这里,他才深深意识到内心的侠骨柔肠。因为不忍心看到老乡们受苦,他向受灾村民捐助生活物资;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学习条件差,他组织人员维修学校、捐赠书包教材。同样,他也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深深的热爱,虽然平时总念叨着等项目结束了好好歇歇,但在昌都公路项目收尾期间,他得知公司中标日喀则齐鲁中学项目后,主动请缨赶赴日喀则,继续为藏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落日余晖中,冯亮再次踏上了去往工地的旅途,很多亲戚朋友对他的选择感到不解,“援藏建设有那么多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何必这么拼呢?”但这个东北爷们总是哈哈一笑:“总得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吧,亮嘛,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

修的是天路 走的是心路
成昆铁路建设往事
故乡的椿
春花烂漫
贫瘠的高原生长着梦想
群心向党
谒黄帝陵·赞黄山松
风筝系在哪
我们宣誓根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