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坚持创新驱动 激活发展引擎

——访中国铁建港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四发

刘才坤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3月30日   2 版)

    通讯员  刘才坤

    笔者:中国铁建2021年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动能,锻长补短谋创新。中国铁建港航局将以什么样的创新方向增强创新的主动权和主导力?

    许四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铁建港航局将坚持3个创新发展方向。一是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作为中国铁建旗下唯一一家水工专业工程局,首要任务就是聚焦主责主业,把水工板块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开展跨海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海上风电深水超重基础及风机运输与安装等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形成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水工市场,集中力量在海上风电、深水基础、围海造陆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打造精品工程、拳头产品,打响铁建港航品牌。同时,抓住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等战略机会,积极探索水环境治理新领域,紧跟绿色环保、智能建造等行业发展新趋势,为纵向全产业链、横向多领域服务,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三是以服务项目为导向。作为工程单位,根本还在项目,脱离项目谈科技创新,脱离实践谈理论,就是“纸上谈兵”。创新起于问题、源于项目,要与项目施工双向互动,加强“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笔者:自主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国铁建港航局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许四发:首先,坚持前沿性视野,瞄准“高、深、精、尖、难”,锻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核心竞争优势。集团公司将在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产业高新和新兴业务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发力,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其次,“筑巢引凤”“搭台唱戏”。集团公司将高水平建设好中国铁建海洋基础工程实验室,利用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两大省级平台,同时加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进程,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这几年,我们通过搭建平台吸引一流创新人才,成功实施了“1124”人才培养计划,今年还将启动“港航英才”计划,加快对专家型年轻技术骨干的培养,鼓励更多青年技术人才到重特大项目、高难度项目锻炼。最后,自主创新不是单打独斗,既要坚持“以我为主”,还要“能借巧力”。集团公司不光要发挥系统内部资源优势,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要在与各大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创新基地的基础上,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专业领域有实力的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联动作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增强创新主体活力。

    笔者:中国铁建2021年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强化科技为生产端、供给侧赋能。中国铁建港航局有什么新招硬招?

    许四发:一是紧跟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瞄准行业关键领域和前沿方向,针对施工领域难点、痛点,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任务,多出“铁建港航方案”。二是加快BIM、大数据等技术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试点和推广,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高生产效率,选树一批标杆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生产端战略升级。三是把握好水工特色,做好核心装备文章。集团公司依托“铁建绞01”5000立方米/小时绞吸式挖泥船开展的“海上大型绞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目前在“铁建风电01”设立海上风电流动实验室,我们正在推进相关课题,同时对“铁建潜01”10000吨半潜驳进行智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智能生产、智能施工装备研发、制造和使用。此外,我们还将以中国铁建港航局成立十周年为契机,开展“十大”品牌技术(装备)评选,评选出在生产实践中为企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创新奖励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人“揭榜挂帅”,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感。

积蓄新动能 再创新优势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让创新为企业发展再赋新能
坚持创新驱动 激活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