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追记“中国高铁拓荒者”陈应先

刘新红 张启山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2月25日   3 版)

    本报记者  刘新红  张启山

    2021年2月14日凌晨,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悦中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被誉为“中国高铁拓荒者”的铁四院原总工程师陈应先,走完了他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静静地离去了。

    应本人意愿,陈应先后事从简完成,很多同事、徒弟多日后才得知这个消息。陈应先一生务实、低调,但他毕生爱国为民,为中国铁路事业勤奋治学的风范和艰苦奋斗获得的业绩在一次次衷心的怀念中越发闪耀。

    少年立志,

    甘当一名土木工程师

    陈应先生于1932年9月17日,浙江余姚人。

    少年时代,因抗日战争爆发,陈应先辗转香港、湖南、贵州多地求学,深感国家之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技术落后。

    高中毕业于长沙兑泽中学,受该校校歌中“笃志好学,奋发图强”的激励,陈应先立志做一名土木工程师,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大学时代,适逢新中国诞生不久,看到了国家的光明前途,他积极接受党性教育,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坚定了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信心。

    1953年,陈应先从上海同济大学铁道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到原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铁四院前身)工作。

    青年奋发,两度援越

    荣膺友谊奖章

    1959年,陈应先奔赴越南河内支援当地铁路建设,任中国铁路专家组枢纽站场专家。

    因越南太原钢铁联合编组站急于施工,他在到达河内的当天,就去现场察看,并亲自动手,与越方设计人员一起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平面图施工设计。为此,越南政府给他颁发了友谊奖章。

    1961年,陈应先再次赴越援建,担任中国铁路枢纽专家组组长。当时河内枢纽安员编组站正在改扩建,施工非常复杂,问题较多。陈应先不仅坚持在现场指导施工,并同另一位专家一起,指导河内枢纽清化、宜安等区段站的前期设计工作。繁忙之余,陈应先还编写讲稿,为设计、运营人员和大学教师讲课,培养越南铁路建设技术人才。

    中年拼搏,获评首批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进入铁四院,陈应先历任站场处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铁四院技术室主任,铁四院副院长、总工程师,1990年获评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

    陈应先既是诸多铁路重大建设项目勘测设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著名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被称为国内铁路心脏的郑州铁路枢纽建设中,他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枢纽设计总图、郑北编组站以及枢纽续建三期工程。

    该枢纽总图布局合理、进路灵活、能力大、造价低,采用多项新技术,运营效益好,被评为国家优秀设计和优质工程项目。

    陈应先对华东路网建设也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他提出“打通南北第二通道,加强第一通道”的建议,向原铁道部呈报了15000字的书面意见。1988年他提出“逐步建设基本适应型的华东路网”的建议,均显示了远见卓识。

    老年有为,被誉为

    “中国高铁拓荒者”

    2014年1月,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来到82岁的陈应先家中采访,随后发表的《高铁拓荒者:未来高铁将向绿色环保迈进》一文,首次将陈大师誉为“高铁拓荒者”。

    刘诗平走入陈应先家中时,他正在看自己刚在最新一期《铁道标准设计》杂志上发表的中国铁路网规划论文。此时的他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心系高铁建设。

    “高铁最早让我产生震动,是1964年日本新干线建成通车。日本二战战败,国内经济遭受重创,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好高铁,实在让人震惊!”陈应先说。

    从那时起,已经做了10余年铁路人的陈应先开始关注高铁。当时,陈应先既为中国铁路现状着急,又隐隐看到了希望,他坚信中国早晚会有自己的高铁。

    “搞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眼光超前,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陈应先说。

    正是这种理念和信念,作为铁四院总工程师,陈应先开始组织设计人员搜集国际高铁动态和高铁领域的最新成果。1982年,铁四院编译出版了惠及众人的《高速铁路》。

    上世纪90年代,高铁建设开始在中国萌动。1994年12月22日,由陈应先挂帅研究设计的中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机遇喜欢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早研究、早储备,铁四院不会有勇气主动请战广深准高速铁路。”陈应先说,当时广深准高铁设计人员人手一本《高速铁路》,这本早期高铁研究的著作帮了大忙。

    陈应先同时也是京沪高铁的大功臣。作为京沪高铁勘测设计项目的技术顾问,他解决了高铁勘测设计中的诸多重大技术难题。

    80多岁高龄时,陈应先仍笔耕不辍,续写自己的“高铁梦”,完成了《高速铁路车站设计》《高速客运站的图型》等专著。

    在陈应先言传身教的带领下,一批批铁四院人勇攀科技高峰,勇担历史使命,续写着高铁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让中国的高铁梦成为现实。言传身教的不仅是工作经验,还有陈应先大师对铁路事业责无旁贷的热爱和奉献。 

    一生坚守在铁路勘察设计第一线,将一颗充满率真和赤诚的心全部奉献给了祖国交通事业,斯人已去,精神永志。对其精神的传承,是对陈应先大师最好的纪念。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铁四院人无上光荣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对陈应先大师最真挚的怀念和告慰。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春耕大忙更要压实担子
聚焦主责主业做实做细监督
正风肃纪不打烊 学习教育不停歇
专项督查促收心充电蓄能再出发
为新婚妻子献花
专车服务农民工复工返岗保平安
王端发:降服“钻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