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凡瑞
2020年,成立16年的中铁二十二局二公司,较成立初期,年承揽额翻了50倍,年产值翻了80倍,员工队伍从130人壮大到1000余人,逐渐成长为铺架行业的排头兵。从连续获得“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标兵”,再到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二公司像一个青春蓬勃的少年,奔驰在建设优质工程、打造文明企业的大道上。
让创新因子融入发展大局
多年来,二公司坚持“专业突出、相对综合”的发展定位,立足铺架,巩固优势,并成功纵深挺进公路、房建、地铁、轻轨、市政、铁路、水利、水电等综合性施工领域。“在高铁技术上,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追求技术领先、勇争第一。”中铁二十二局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杜以军在主持京沈高铁轨道板上场会时如是说。
在工艺相对落后、技术人才缺乏的时候,该公司创造条件加强技术攻关,探索研究的“集成智能机器人和三维成像仪的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技术成果,使得每块轨道板检测无需人工干预,检测时间也由40分钟以上缩短至6分钟,检测精度小于正负0.15毫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型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体系化系统配备研究方面,该公司创新研发的四层钢轨运输支架车的研制与应用、轨排铺轨机等专业技术也走在了国内同行业前列。他们架设的我国第一条大规模采用千吨箱梁的南沿江城际铁路,助推中国迈入“超级高铁”时代。他们还先后与东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建立联系,立项研究课题,与燕山大学合作的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
近5年来,该公司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4项、詹天佑奖2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4项,其中参建的新关角隧道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荣获世界隧道最高奖ITA大奖、2018年度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
让文明创建激发企业担当
“文明单位的创建水平,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二公司党委书记吴延江谈到文明单位创建必要性时这样说。公司成立后,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进而反哺企业改革发展,创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创建活动也得到持续深入开展,在实现员工身份认同、企业认同、价值观认同和目标认同上,也实现了品牌塑造。
按照“营造实干文化,铸就品质灵魂”要求,该公司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转化为广大员工各自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为。他们多次组织道德讲堂和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声音、图像讲述先进代表的感人故事。
该公司副总经理耿爱民连续12年坚守青藏高原,带领员工建设了西格二线、格库铁路两条天路,成功入选“北京榜样”2019年10月月度榜单,成为中国铁建系统内首个登上“北京榜样”月榜的先进典型。他的感人事迹引发企业员工的强烈反响,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2020年9月,二公司员工参加首都国企员工宣讲比赛,以“北京榜样”格库项目耿爱民的事迹为题材进行宣讲,获得第一名,再次对耿爱民及其团队“挑战极限、建功高原”的事迹进行传播,极大地彰显了央企员工为国家建设不忘初心、使命必达的高尚情怀。
让人文关怀化为内生力量
“扩大优势、领跑行业、和谐共赢、追求卓越”是二公司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孜孜追求的目标。“公司让我们有依赖感、安全感,我们也想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公司员工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近5年来,该公司人均年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员工腰包紧实,奋斗热情也更加饱满。2018年,该公司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劳模精神、劳模典范的带动下,各项目掀起“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劳模”的热潮。一项项科技成果奖项纷至沓来,助推企业进一步发展。其中,“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还被评选为中国铁建优秀劳模创新工作室。
公司员工还在工作之余,组建了各种合唱团、志愿者队伍。2019年,该公司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铁建参演单位参加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展示了铁建员工的文艺风采。公司志愿者团队连续6年在社区及福利院开展公益活动,受到所在社区高度赞扬。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中,员工被选派入方阵队列,作为中国铁建代表参与演练,圆满完成检阅任务。
一花引来百花开,该公司先后有20余名职工获得中国铁建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该公司也陆续获得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资格,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