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文亮
赤水河,是一条神奇的河。从小我就听老师教我们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歌颂毛主席用兵如神。长大后,我经常听朋友们点赞茅台酒。
真没想到,我与赤水河颇有缘分。2013年8月,我告别拥有红军血统的集团军某部,转业进入中铁二十二局,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名员工。2019年7月,我作为集团茅台项目六分部的党工委副书记,来到赤水河畔,参加茅台3万吨酱香酒系列技改工程建设。
业内有专家指出,赤水河乃中国白酒地理之酒核。一条赤水河,全长500公里,不出百里必有好酒。得益于当地的特殊地形、特殊土壤和特殊气候,加上特殊的微生物,这里生产茅台、习酒和郎酒三种名酒,分布在两省三县,被称为“中国白酒金三角”。
赤水河峡谷弥漫着酒香。在峡谷,分不清酒香是来自茅台,还是来自郎酒,还又或者来自习酒。著名报人邵华泽先生书写的“美酒河”摩崖石刻,更是道出了赤水河的风采。
赤者,红也。赤水河因为河流汛期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作为曾经的一名集团军战士,作为基层的企业党务工作者,我更难忘的是这里的红色资源。
当年,中央红军在黔北四渡赤水时,曾路过赤水河河谷。红军二渡赤水后,在二郎镇开仓分盐,百姓欢欣鼓舞。当地人用郎酒慰劳红军,为红军摆渡、架浮桥。隔着赤水河,在二郎镇对岸,一位开国将军题词“当年红军渡,今日习酒香”,这既是老红军缅怀历史,又是不忘经济开发。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位于赤水河左岸,这是悬在山坡上的一座古镇。走进该镇长征街,发现一座“分果实”会场旧址。原来,1934年腊月,红军来到太平镇,镇压了当地的恶霸朱蜚声,并打开朱家粮仓进行分粮分盐,给大家过年。
走进旁边的一家餐馆,名叫“红军食堂”。红军、食堂,我小时候多么熟悉的名字!如今,它又重现在我的眼前。“一定要在这里吃晚饭”,我和朋友们的意见一致。
“爬雪山过草地” “打土豪分田地”“开仓分粮”……菜单上一个一个菜名,让我的思绪飘回到那红军战斗的峥嵘岁月,让我对红军先烈更加充满敬意。
结完账,同事对这个食堂的价格颇有微词。我说:“这里属于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现在依托红色资源,实施产业扶贫,重点发展旅游,我们应该理解,要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这也是当时年轻人参加红军的初衷。”
“赤水河,清又清,一片草鞋一片心。红军路上播火种,工农联合闹翻身。”这是流传于赤水河两岸的歌谣,名字叫《我打草鞋送红军》,反映了当年劳苦大众的心声。再次听到这首歌曲,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诗人尚有如此高尚的境界,我们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难道做不到吗?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进行革命传统再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在红色革命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负责的茅台项目六分部施工正在稳步推进。每当按期足额发放工资时,我就想问问我的农民工兄弟、我的父老乡亲,你们的腰包应该鼓起来了吧。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