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李绍杰在研究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方案。张振宇 摄 |
本报记者 张振宇
一条隧道,四面黄土,八年时光。
在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全线头号重难点工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现场,他以一腔热血,融进千米黄土;他如一缕微光,射穿隧道深处;他让隧道掘进技术,矗立为行业高度。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十九局三公司兰渝铁路三工区总工程师李绍杰。
胡麻岭隧道全长13.6公里,建设者仅用两年时间就挖通了10多公里,但最后的173米,却用了整整6年时间。离贯通还有173米的时候,从隧道前方涌出大量泥沙,呈喷射状,日均突水量竟达到1200立方米。经过地质勘探专家探测之后,将这种地层命名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
从新技术到新设备,从新材料到新工艺,李绍杰一项项尝试、一次次探索。经过对各种工艺试验总结分析,李绍杰和技术人员提出将矿山法、新奥法和新意法“三法合一”,辅以综合降水、注浆固结措施的新思路。
李绍杰率领科技攻关小组,针对隧道水害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了变化规律,尝试不同的降水方案,填补了我国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空白。他与团队研究制定了CRD六部和双侧壁九部施工工法,运用超前支护和加固措施减少或避免围岩变形,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按分部顺序采取分割方式一块一块地开挖,边挖边支撑以确保安全。这两项工法为攻克胡麻岭隧道奠定了基础。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他常住胡麻岭隧道洞口,白天穿梭于施工现场,晚上潜心研究施工方案。前进,突涌,倒退,清理,再前进。就这样,难题一个一个被破解,3米、2米、1米……2017年6月19日9时19分,胡麻岭隧道终于贯通!
兰渝铁路开工以来,李绍杰连续7个春节都坚守在施工现场。2012年8月,母亲病危,当他回到东北老家的第二天,母亲便永远地离开了。
李绍杰和技术团队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解决了“豆腐脑”中打洞的世界难题,外国专家眼中的“不可能”在中国人手中变成“可能”,彰显了新时代铁路建设者“不怕困难、敢为人先”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