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杨连第连采访记

王玉良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1月17日   4 版)

    □ 王玉良

    1951年7月,我去“登高英雄”杨连第所在的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进行调研。一连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连队,先后参加过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等大桥的抢修工程,经历了敌机在不同情况下的狂轰滥炸,积累了随炸随修的丰富经验。我们工作组跟随连队到清川江大桥工地抢修。

    一连住在深山沟,房子隐蔽在绿树丛中,驻地距清川江大桥工地约2公里,上下工地要走山路。原本没有路,是他们用双脚板磨出来的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高高低低。路边是荒草野花,都挺着脊梁昂着头。山沟小溪日夜唱着不屈的歌,战士们每次看到它们,都特提精神。走小路、修大路是铁道兵的风格,他们从中国的山路走进北朝鲜的山路,多么有意义啊。

    三天后,敌机一夜三次轮番轰炸,清川江大桥三号墩被炸塌,钢梁沉落江底,运输中断了,团指挥部限令一连8天内修复。江水滔滔,浊流滚滚,雨季中的清川江,以它特有的暴戾性格像洪水猛兽,横冲直撞,一泻千里。位于江心的三号墩被炸塌。为便于抢修,必须先建一座人行浮桥。连部将选定浮桥位置的任务交给了“登高英雄”杨连第。江面上水流汹涌,江底下弹坑累累。杨连第没走几步,就掉进一个深深的弹坑里,水面上冒出一串串泡泡。杨连第蹿出水面,一个猛子又钻入江中。

    经过4次反复踏勘,哪里有弹坑,哪里有钢梁,哪里有断轨,杨连第摸得一清二楚。选定架桥位置后,只用两天时间,一座人行浮桥便横在了清川江上。浮桥上人来人往,你追我赶,经过48小时的苦干,战士们用7000根枕木组成了枕木桥,代替三号墩矗立在江中。“登高英雄”杨连第又带领战士们,紧张地铺枕木、扣钢轨、拧螺丝,拿起大锤叮叮当当钉上道钉,清川江大桥终于通车了。

    那一天,我跟着连队上桥梁工地,刚拿起工具干活,就听到天空有“嗡嗡”的声响,战士们却不防空,仍然在抢修。我很奇怪,他们难道没有听见声响吗?我问身边的战士怎么不防空?他说这是侦察机路过,没事。真是斗敌机的老手,他们俨然成了防空尖兵,佩服!过了一个多小时,天空又“嗡嗡”叫了,他们警惕了,防空哨也响了,一个个急忙向防空地点跑。大桥西边是一座大山,敌机不敢从东往西飞,怕撞上大山。连队防空地点在山的附近。敌机呼啸着飞来,震得耳朵疼。紧接着一架接着一架由南向北俯冲下来,投弹、扫射,黑烟滚滚,漫天飞沙,沙土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成了一座小沙山。敌机投弹之后都飞走了,我放眼望去,战士们的模样和我一样,大家抖落掉身上的沙土,双手擦去脸上的黄沙,无声地回到工作岗位,争分夺秒地抢修,他们的汗水与大江相融。

    敌机天天狂轰滥炸,战士们随炸随修,时刻面临生死关,但他们传承光荣传统,让铁道兵打不烂、炸不断的旗帜高高飘扬。他们心胸如海,乐观向上。休息时,我和一些战士交谈,他们认为,抗美援朝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当我问到敌机轰炸时的心情时,他们说:“开始很紧张,很害怕,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习惯了。最重要的是常想想祖国的安全,常想想亲人的希望,常想想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苦难,就有勇气面对困难和生死了。”我又问:“你们的梦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道:“想当杨连第一样的英雄。”他们在抢修中的精彩示范给我上了堂军人价值观课,我的心为他们画像。

军营食堂趣事
大路情深(版画)
温暖脊梁
冬天
我,爱这土地
遇见你 爱上你
杨连第连采访记
“奇迹”背后的辩证法
书法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