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恋”上高原

于玲玲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1月17日   7 版)

    □ 于玲玲

    来到拉萨,驶过崎岖的山路,笔者来到了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山南项目部。放眼望去,四周是荒凉的大山,出路是蜿蜒的土坡和深浅不一的沟壑,路边些许零星的小花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暖、耀眼。

    刚到项目部,笔者认识了项目办公室主任刘恋。她是山南项目部唯一的一名女职工。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刘恋已在高原项目工作了3年。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刘恋告诉笔者:“刚来的时候,还真是不习惯,走路稍微快一点就会喘半天,有时还会因为气候太干燥流鼻血……”说着她紧了紧身上的外套,听着浓浓的鼻音,笔者问道:“你感冒了吗?要不要喝点药?”“昨天不小心着凉了,没关系,我已经完全习惯了,很快就能好。”干脆利索的回答,瞬间打消了笔者的担心。

    刘恋是2015年到中国铁建工作,一直从事项目办公室工作。2017年,刘恋放弃了原来在杭州项目的工作机会,追随丈夫,来到了高原。说起她的选择,刘恋告诉笔者:“因为看到丈夫对工作的坚持与热爱,自己耳濡目染,所以在高原项目需要办公室人员的时候,我便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觉得做好一名高原项目办公室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保障好一线职工们的后勤生活,这是在支持公司的工作,也感谢公司对我们的培养。”

    笔者问到在高原工作会觉得累吗?刘恋说:“辛苦是肯定的,在这里的工作需要强大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克服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作为项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比起那些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的员工来说,我已经是非常幸福了。”刘恋坚定地说。

    “记得一次夜间施工,因为8月连续下雨,我们遇到了泥石流。从山上冲下来的泥浆、砂浆一直没过了我们的膝盖,当时心里很害怕,生怕泥石流停不下来。这时候,在项目经理彭代平的带动下,项目全体人员喊着口号,拿着铁锹,开着挖机,不停地清淤。当天夜里,大家不言苦,不言累,冒着冰冷刺骨的寒风一直‘战斗’到天亮,渴了就喝一口凉水,饿了就啃一口干馍,冻了就在背风处躲一会儿……”刘恋说那一次,她感受到了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力量,深深地被这群“可爱的人”打动了。

    “做好本职工作,全力为辛苦在一线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这是笔者在采访中听到最有感触的话。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的地方,刘恋想到的永远都是别人。

    为保障职工身心安全,使项目职工更专注、更积极地投身到日常施工生产中,刘恋积极与项目领导沟通,为施工现场及一线人员做好最坚实的物资后勤保障。由于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极大,刘恋早早地为项目全体人员购买了电热毯、暖风机等取暖设备,还为一线值班人员提供了棉大衣、烧水壶、取暖器等生活用品;考虑到高原紫外线极强,刘恋又为现场测量及技术人员发放遮阳帽、高原防晒霜、防护手套等物品;因为时常要夜间施工,她还为各部室人员提供了强光手电,方便隧道内施工及作业巡查等……在食堂管理中,为保证员工们吃好,她每天与厨师讨论各种食谱,收集大家意见,尽力满足大家对美食的期待。同时,在刘恋的组织下,项目每月都举办生日会。大家一起买喜欢的食材,一起动手,做喜欢的美食,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诗情画意、柴米油盐,诉说对远方的思念。那一刻,刘恋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忘记烦恼,忘记工作,享受片刻的安宁。

    当尘土沾满全身,当高原红遮蔽容颜,当夏天的烈日炙烤肌肤,当冬天的霜雪封锁意志,当疲惫的脚步跋涉山南高地时,笔者体会了铁建人在高原上的奉献与坚守。坚守,是对恶劣环境的不屈服,奉献就是“既然这是我的工作,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五公司

“恋”上高原
论《钢铁脊梁》的史诗性品格
赤子心 铁建梦
守望
飞凤(布面油画)
这不是一个故事
光荣的铁道兵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