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铅字的魅力

赵利强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1月05日   4 版)

    赵利强

    一篇文字,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就是它的魅力。

    算年头,已经工作了27年的我,居然断断续续做了26年的《中国铁道建筑报》通讯员。力量源泉,来自1994年自己写的千字文变为铅字,在《中国铁道建筑报》的刊载。

    1993年7月,我被分到原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一处三段,三段又将我安排到八队,参加侯(马)月(山)铁路侯马北编组站建设。侯马北编组站因“南通秦蜀、北接塞外”而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当时的工程队沿袭铁道兵部队连队建制,有自己固定的驻地——队部。一下班,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就在队部里打牌、下棋、看电视、休息。

    我不擅长这些娱乐项目,在开始的两个多月里,除了上工地、翻看图纸外,就是算不完的工程量和计价数字。1994年,因为生活段、车辆段、生活段等房建项目开工,预算室的同事每天加班加点。我们戏称每天干的活不是“钻地沟”(清算基础工程量),就是“抽筋扒皮”(抽取建筑物中各类型号的钢筋)。

    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工作辛苦而单调。年轻人晚餐后会三五成群去不足一里长却异常热闹的北街喝啤酒、吃烧烤、打台球、玩游戏机,由于不精于此道逐渐落单。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老琢磨单位里“形形色色”的人,队长的全面部署,书记的刚正不阿,工人的吃苦耐劳,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自己也总有一种想描述他们的冲动。

    1994年国庆节前,队里工会完成了“建家建线”,获得上级工会组织的表扬。职工宿舍里,全都统一配发了床和床上用品。部队过来的老同志,其实也不老,1982年最后一批入伍的铁道兵,有的还不到30岁。这次“建家建线”让兵改工后的新老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转工过来的老同志们,将新配发的床铺打理成部队时的那样,有棱有角,整齐划一。

    我看到这件事,终于有感而发,写了篇《权不在大,办事就行——记十五局一处八队队长张九林建家二三事》,用信纸工工整整地抄写好以后,贴上8分钱的邮票,便投到中国铁道建筑报社。投寄之后,这事就跟翻日历那样简单平常地过去了。

    直到一个月后,有天下午上班,队长在队部大院里大声喊:“赵利强”,我住在院子的最东边,听到队长喊就赶快跑过去。

    队部管理人员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走出了办公室,只见队长手里拿着报纸,在大声地读,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我也纳闷队长有什么急事喊我!

    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凑到队长面前,只见他笑着说:“你小子什么时候写的咱们队的事?居然登报了!”这时,队长展开报纸,大家都看到了我写的那篇文章。

    “我们一直是优秀连队,部队时期就很优秀。但没有一个人写过咱们连队的事迹。”队长对大家说的时候看着我,“今后每个月给你几天时间,你就充分利用,多写写咱们队里的先进人物。”

    其实,我看到自己的文字刊登在报纸上,早已心花怒放,激动不已。那年春节前,队里开职工大会,有个议程就是给“新闻报道先进个人”颁奖,一封烫金的奖状和100元奖金,我领取时,全队职工投来赞许的目光。那份无上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篇千字文,给我信心和力量,激发了我的写稿热情。之后三段书记周青、八队书记张保祥、二班工班长胡建平、领工员张三反、女工团体的事迹都出现在了《中国铁道建筑报》。因此,我成了一处的名人。当时,一处宣传科和工会办、计划科都要调我。因为来自农村,家里穷,当时三段在侯马北处于施工大干阶段,每月的工资是处机关老科长工资的两倍多,我选择留在三段。

    1997年,段里领导调整后,听说“赵利强笔头厉害”,便将我从计划股调整到办公室。我知道自己半斤八两的能力与水平,“豆腐块”都要反复加工,要胜任办公室的文字工作,就只能不停地练笔。工作之余,我一直不间断地向《中国铁道建筑报》《山西工人报》《陕西工人报》投稿。这一投,就是27年。

    我的一位领导对我说,别让你的笔“生锈”。笔不生锈,方可妙笔生花。20多年的通讯员之路,我真正体会到与文字打交道必须具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无悔与坚忍,也明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艰辛。

    累并快乐着,我非常热爱并喜欢做个兼职通讯员的工作。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

我的兄弟叫杨连第
反“登陆” 抢修抢建铁路
铅字的魅力
希 望
铁路边的小草
扬帆巴渝
项目部的“阿诗玛”
巫镇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