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奋战“钢铁运输线”

赵 帅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0月29日   4 版)

    □ 赵  帅

    这是一条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洪水肆虐,却永远“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是一支穿越70年历史长河, 岁月流转,兵种消失,战友云散,天涯海角却依然军魂永在的光荣队伍。作为一名曾经的铁道兵,透过光影和文字感受那些血与泪、钢与火凝结的战友深情,那些生与死编织的人生故事,自豪和感动在血脉中流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期间,所需军事物资和几十万大军的给养全部仰赖国内供给,作为保障此任务的骨干力量,铁道兵在美军残酷的“绞杀战”中,用血肉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这是一个让敌军胆寒的光荣群体。他们是美国空军发言官口中“世界上最坚强的筑路人”;是在敌机长达一年多轮番轰炸,依然确保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的人;是心中有祖国和人民,唯独把自己抛在脑后,用血肉之躯保护“生命线”的人。在1950年11月至1955年5月,铁道兵先后有十个师二个独立团入朝参战,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一切为了抢修任务完成”的口号鼓舞下,进行艰苦卓绝的反轰炸抢修,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一曲让国人泪目的英雄赞歌。为了这条“生命线”,共有铁道兵1481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中有的成为战斗英雄永载史册,更多的则默默长眠于异国他乡,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却用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不朽的功勋,让“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十个大字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美军幻想阻断铁路线击垮志愿军,他们以为破坏车站就可以使运输瘫痪,于是把所有车站站舍炸成一片瓦砾,但火车依然在向前开。他们以为轰炸桥梁可以达到目的,但运输仍然没有中断。他们又把目光投向轰炸隧道,但运输仍在继续。就连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也不得不承认:“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这是一个不仅有热血,更靠智慧去“打仗”的群体。由于铁路抢修特别是桥梁抢修只要求达到最低的通行标准,只能通过比较轻的车厢,他们创造“顶牛过江”,将火车头改到整列火车的最后,将列车顶推到对岸,在桥梁抢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组织“当当队”,在夜间无灯光情况下引导列车通行,在美军飞机难以发现的情况下保障了夜间运输。他们在抢修桥梁时采取了“爬行桥”“水下桥”,甚至在夜间修复通车后天亮前主动拆除工字钢梁等重要部件,造成没有修复的假象,避免遭到进一步破坏“它炸了,我们就修!不炸,我们就维修!别看铁路的样子难看,我们保证线路质量,叫它照样一小时跑几十里!”在异国他乡,在艰苦的环境之下,铁道兵们用最朴实的信念,支撑起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战场奇迹,让美军集中85%优势兵力,以铁路线为目标的“绞杀战”彻底失败。

    在我眼前,摆着这样的数字:短短3年,美军出动58967架次飞机,投掷炸弹190590多枚对我铁路线狂轰滥炸,英雄的铁道兵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顽强战斗,不仅保证铁路的畅通,还把原来只有107公里的铁路延长到1382公里。正如彭德怀司令员所说:“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

    青春从戎去,抗美援朝鲜。奋战铁道线,胜利奏凯旋……历史长河中,铁道兵志愿者铿锵的脚步已经走远,但“铁肩膀,英雄胆,打不断,炸不烂”的军魂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并在一代代中国铁建队伍的血脉中永远流传。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五公司

奋战“钢铁运输线”
分段保障确保运输畅通
难忘抢险工地
高速凌云志(版画)
赳赳铁军
书法
阅读的五个层级
身边的抗美援朝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