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血火熔铸精神,初心激励奋进

——纪念志愿军铁道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综述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0月24日   2 版)

    本报编辑部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大厅上方悬挂着参战铁道兵军旗。林  凤 摄

    70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新中国领导人作出了出兵援朝的决定。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向死而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近3年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则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英雄儿女”“最可爱的人”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永垂我们民族史册的英模。其中,也有“铁道兵”这个英雄的集体。周恩来总理曾在抗美援朝后勤工作会议上指出,“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志愿军铁道兵战士在朝鲜三千里江山上,顶住了美军6万架次的狂轰滥炸,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铁路史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感慨地总结:“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70年来,信念之火心心相传,逐梦征程接力前行。在“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历史进程中,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征程上,中国铁建尤其需要铭记初心,以血与火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全体铁建儿女永不懈怠,奋勇前进。

    高擎爱国主义旗帜,忠诚信仰生死以之

    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换来西方国家军队“不要在陆地上与中国军队作战”的禁忌。他们难以破译中国军队英勇无畏夺取胜利的“密码”,也始终无从体会到,一支真正以信仰武装起来的军队所拥有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英雄何计身与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志愿军铁道兵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投身到血火交织的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12月到1953年7月,敌人出动飞机58967架次,向铁路线投掷炸弹19万枚,重约9.5万吨,相当于二战期间德国投向英国本土炸弹总吨数的1.5倍!而志愿军铁道抢修部队在缺少大炮、飞机保护下,不仅使入朝时的铁路线由107公里延伸到了1391公里,还新建铁路212公里,共运输部队和物资38.5万辆(重800余万吨),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抢修抢运满足了军运,保证了民运,全力确保了战场“粮满仓,弹满库,运力有余”。美国空军发言人慨叹:“坦白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

    毛泽东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大国工匠’使命光荣,家国天下有我担承!”曾经的铁道兵、如今的中国铁建——一代又一代开路者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70年,中国铁建兵心依旧,军魂永存,始终以“大国顶梁柱”的使命和担当,做“共和国长子”和“开路先锋”。如今,中国铁建更是以“国家战略的卓越践行者”“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担当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的明确定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努力把新的英雄诗章书写得更加恢宏壮美!

    抒写英雄主义壮歌,血火交织奋勇争先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意味着狂澜砥柱,卓尔不凡;意味着担当正义,自我牺牲;意味着英勇顽强,百折不挠。

    志愿军铁道兵老战士回忆起敌机狂轰滥炸下的生死拼杀,总是说:“当时想的只有一件事:抢修就要拼命,早一分钟抢通,我们前线的战士就多一样杀敌的武器!随时炸随时修,自己牺牲了都无所谓!”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每一名铁道兵战士都成为坚强的铺路石、锐利的道钉,筑成了通往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主席说:“那股精神真是叫人感动得掉泪。”

    朝鲜的冬天白昼气温经常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更低。志愿军铁道兵没有帐篷,只好自己挖山洞,建造休息的地方。天寒地冻,食物供应困难,战士们都是一口炒面就着一把雪吃下去……在艰苦的环境下,涌现出了熠熠闪光的英雄群体:头顶炸弹,冒着生命危险,赤手登上18米高桥墩,抢出40余根桥梁枕木的杨连第;冒着零下30摄氏度严寒,奋不顾身扎进冰窟窿潜水作业、安放木笼的刘长岭;用螺丝扳子卡住钢轨,用身子当作螺帽,坚持90分钟,使18列军车安全通过的史阜民;指挥317公里段抢修,3天不离现场,两天只吃一次饭的周子和;身受重伤,爬行也要到铁道线放上响墩,阻止列车前行的袁孝文……

    “人在桥就在”“人在桥就通”“有我们在就有钢铁运输线”……钢铁般坚定的信念才能铸造出钢铁的队伍,钢铁的队伍才能永不言败,也永不会败!1952年5月31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汉城(现名首尔)的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中国共产党的供应,然而中国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抗美援朝中,志愿军铁道兵有1481人壮烈牺牲,2989人光荣负伤。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70年来,中国铁建一直践行着“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不畏难、不服输,要争就争一流、要做就做极致”已成为企业奋勇前进的强劲动力。未来,中国铁建也必将向更优更强的目标持续冲刺。

    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智勇双全

    敢战善战方能止战胜战。在抢修实战中,志愿军铁道兵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运用充满“中国式智慧”的创新招数,一次次挫败敌人的破坏图谋。“顶牛过江”“倒三江”“片面运输”“合并运转”“铛铛队”“水面桥”“爬行桥”等招数,使铁路始终保持着随炸随修、此断彼通的状态,并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发挥了很高的运输效率。敌人只能哀叹:“共产党在绕过破坏了的铁路和公路桥梁方面表现了‘不可思议的技巧和决心’”“修理和建筑便桥的工作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他们不仅拥有‘几乎无限的人力’,并且有‘相当大的建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0年来,曾经的铁道兵、如今的中国铁建闯新路、勇争先,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奋进。铁道兵脱下军装,穿上路服;脱了路服,还有工装,经历着一次次重大改革和蜕变。如今的中国铁建正以崭新姿态,新新不已,开拓更美的前程。

    砥砺担当实干精神,艰辛奋斗矢志不渝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志愿军铁道兵战士们一肩肩抬出来的,一锤锤砸出来的,一锹锹铲出来的,更是他们用实干精神,筑起了随炸随通的钢铁通途。

    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战士们跳进冰河抢修大桥。面对流速达每秒7米的洪水,战士们在水中连续作业八九个小时,抢修好正桥,新建出一座座便桥。由于营养不足,许多战士患了夜盲症,晚上抢修铁路的时候,战友用一条绳子牵着六七个人,到指定的工位去干活儿,“别动了,你就在这个地方挖土!”

    129公里的殷龟铁路,战士们用60天修通,创造了战地快速抢建铁路的奇迹。敌人在电台里惊呼:“火车从天外飞来,两年才能修好的铁路,今天神奇通车了!”在殷龟铁路施工中,他们挖出的土石方就达300万方,足以堆成高宽各一米绕朝鲜半岛一圈的围墙。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铁道兵也在实干中壮大,扩编为11个师,为铁道兵的正式组建奠定了基础。

    如今,实干也成为中国铁建创业的重要法宝,使企业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最好的学习是践行,最好的致敬是传承。毛泽东主席曾提出:“我们应该把抗美援朝的革命精神贯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所有工作环节中去!”今天,中国铁建更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持久澎湃。中国铁建需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先烈前辈的精神中汲取持久的营养,汇聚磅礴的力量,不畏风浪,勇毅前行,创造属于未来的更大胜利。

血火熔铸精神,初心激励奋进
志愿军铁道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