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魂”牵津城筑新梦

——中国铁建助力天津经济发展纪实

王飞辉 李学彬 石玉珠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0月20日   2 版)

    本报记者 王飞辉  通讯员  李学彬  石玉珠

    “借助区位优势,天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新区,这个国庆假期成了旅游的网红打卡地。”10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十三五”成就巡礼·坐着高铁看中国》栏目中报道京沪高铁时“点赞”天津。

    这条由中国铁建参建的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铁,纵贯东部七省市,开通运营9年多来,不仅成为领跑世界的高铁标杆,也带动了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日的津沽大地,高楼鳞次栉比,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优美宜居……中国铁建正以“铁建力量”“铁建智慧”“铁建方案”,主动融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以“铁军之魂”跨越时空,牵系津城,代代相传。

    品牌工程,托起天津发展之基

    中国铁建与天津的“不解之缘”,源自彻底改变天津人民生产生活的“引滦入津”工程。这个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的水利工程,让天津人民告别了苦咸水,成为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至今工程建设纪念碑依然在海河畔威严伫立。

    1981年夏秋之交,华北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津就是当时的重灾区,老百姓常年喝又咸又苦的水,“天津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成了这座城市的写照。当时,天津甚至拟定了工业分批停产和疏散城市人口的应急方案。

    天津在干渴中挣扎着,党中央果断作出引滦入津的决策,1981年8月,新中国史无前例的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正式开工。作为铁道兵的“最后一战”,铁八师等部队义无反顾参与到这项造福人民的工程中。

    1982年1月,铁八师(中铁十八局前身)、铁十一师(中铁十六局前身)等单位参与到引滦入津工程建设中,部队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开了进入各个斜井口的通道。为早日凿通关键性引水隧洞,铁八师17名战士牺牲,每隔700米就有一名战士永远倒下……1983年9月11日,铁八师等单位共同努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让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

    水源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活力,随着清澈的滦河水流入天津,天津也迈上了发展快车道,当地方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基础设施时,脱下军装闯市场的“铁军”再一次站了出来,我国第一座简支下承式系杆钢管混凝土拱桥——天津彩虹大桥、当时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立交桥——滨海立交桥等一大批地标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建成,中国铁建快速融入天津铁路、桥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领域中,垒起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一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二局和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参建的我国首条运营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线首次铺设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无砟轨道板,架起中国高速铁路的首片900吨箱梁,探索构建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

    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加速了两地人员流动,在京津之间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彰显京津“同城效应”,而且促进了区域间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和京沪、京广高铁一同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首条高震区沉管隧道——天津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我国地铁最长重叠隧道——天津地铁5号线成林道站至津塘路站,已经建成运营的津滨轻轨一期工程,天津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工程,津汉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的京滨铁路,天津地铁6号线、8号线、10号线,轨道交通B1线、Z4线,津石高速……多年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在津沽大地树起座座丰碑,织密地上地下路网,加速建设“轨道上的城市”,曾经的“纸上蓝图”正在变成“路上通途”,让京津冀三地人民共享“交通一体化”的红利。

    深度融合,助力天津城市升级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腹地的天津,站在了历史和地理的交汇点。中国铁建紧盯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转型升级,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天津打造发展“升级版”,为城市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随着天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中国铁建快速反应、高效融入。2014年8月,由中铁建电气化局参建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投入运营,有效促进天津机场空铁联运、空陆联运向京冀地区拓展延伸,提升天津空港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为服务京津冀、完善大交通、实现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9月,由中铁十二局参建的天津南港铁路全部完工,该工程建成通车后可大大提升港口的辐射效应,对南港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区和提升港口疏通能力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天津滨海新区首条地铁B1线关键控制性工程欣嘉园东站至欣嘉园站隧道安全贯通,为全线按期建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铁建在构建全新交通体系的道路上走得扎实有力。

    由中国铁建大桥局参建的天津市首个海绵工程的地下管廊工程项目——宝坻区西环路地下综合管廊正在加紧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减少“拉链路”,有利于促进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也将大大提升城市形象。

    融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铁建不仅高效完成既有订单,还主动为政府分忧,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提供“铁建方案”。天津地铁8号线项目一期工程PPP项目正线长18.58公里,共设车站17座,是天津市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铁建创新思路,深化合作模式,发挥“铁建力量”和“铁建智慧”,实现项目快速开工、快速推进,不断完善天津轨道交通网络,让百姓出行更便捷、城市发展更立体。

    除基础设施外,购物、旅游、休闲、文化、医疗等事关幸福指数的“贴心、暖心”工程,中国铁建也全力以赴,交付一份份“满意答卷”。所属单位承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天和新乐汇”商业中心,是广大旅客购物休闲的好去处;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旅游休闲区及配套工程,让市民感受海边渔港的独特风貌;天津泰达航母公园俄罗斯风情街,让天津人民在家门口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异域风情;与天津市滨海新区贫困村东湾河村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开展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力以赴驰援天津“小汤山”建设……中国铁建正以雄厚的实力和真诚的付出,与天津人民结为一家,携手将天津装扮得更加美好。

    绿色发展,拓展幸福空间

    从空中俯瞰天津绿色生态屏障辛庄湾,目之所及,满眼翠绿,一棵棵错落有致的乔灌木在微风吹拂下昂扬挺立;一片片湖水在阳光折射下碧波荡漾;一条条曲径如丝带系在林间,沿着湖水蜿蜒而去。2020年,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摇身变成“网红”景点,成为市民游客游玩的新去处。

    为走好绿色发展道路,近年来,天津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产业,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增强环境承载力,着力构建“大水、大绿、成林、成片”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融入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格局,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铁建所属驻津单位勇担“六稳”“六保”重任,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四者”定位,在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生态环保等新兴领域提供“绿色方案”,让天津的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

    今年7月12日,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村真空负压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天津造甲村湿地水乡项目建成。该工程地处享有“京津绿肺”之称的七里海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环渤海湾生态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固体废弃物近4000吨,发酵产出有机化肥4000多吨,能够极大提升七里海周边湿地、河道水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此外,中国铁建所属单位承建的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是天津城市用水的“清洁大师”;天津滨海新区热源二厂煤改燃工程,每年减少燃煤消耗1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00吨,是减少雾霾,打造津城蓝天的功臣之一;天津中新生态城中央大道光伏发电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电力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十足的“民生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津正立足“一地三区”城市定位,瞄准“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目标,加速转型升级,与天津有着“血浓于水”般情谊的中国铁建必将与天津人民一起,不断育新机、开新局、筑新梦。

    图为中铁十八局承建的我国第一座简支下承式系杆钢管混凝土拱桥——天津彩虹大桥。王会堂 摄

“魂”牵津城筑新梦
多环节发力锁牢成本“链条”
提前一个季度实现经营承揽“超百亿”
匠心打造“深圳速度”
“小服务”闯出“大市场”
项目治亏要有“三板斧”
沙特吉赞阿美石油应急响应中心项目投入使用
贵南高铁广西段最长隧道群进度过半
安哥拉马兰热省卡布迪公路竣工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