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北京10月14日讯(通讯员王 舒)10月10日,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来自铁五院的工程师们正推动着一台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进行有砟轨道精测作业。这是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
“北斗惯导小车”在刚刚铺设完成的钢轨上以每小时3公里至5公里的速度移动。项目组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双线合计49.6公里的有砟轨道多回合精测任务。
京沈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年底通车,参建单位在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捣固综合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为高速列车按照设计时速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斗惯导小车可以快速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姿态和轨距,实现轨道多项几何参数的高效测量。”铁五院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饶雄说,与传统轨道精测手段相比,北斗惯导小车的测量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
据介绍,“北斗惯导小车”可实现铁路轨道平顺性指标毫米级、里程厘米级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铁路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要求。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见卫星数量更多,在复杂场景下的系统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更具优势。
图为铁五院工程师们正在认真检查北斗惯导小车设备安装情况。 刘 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