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绍安
作为基层单位的宣传干部,埋头苦干的“码格子”定然必不可少,但如果一味地在工程节点、平白叙事和被动完成宣传任务中徘徊挣扎、得过且过,长此以往,难免成为温水中被煮熟的青蛙,在温和、封闭的环境中慢慢死去。
“宣传干部要成为全能手”,这是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必然要求。“现在宣传干部不只是写写稿子就行的!”一位离开三年重回宣传岗位的参训同事同样感慨颇深。
诚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向宣传干部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大时代的视角、倚马可待的笔端速度,更要有“面对镜头能讲、拿起设备能拍、策划和捕捉网络槽点”等综合素养。反观一些单位,这样的全才还不多见,“文字匠多、思想者少;能力单打一多、复合型少;一般人才多、精英才俊少;搞纸面研究的多、坚持与实践结合的少”的“四多四少”一直以来是困扰宣传思想工作再上台阶的掣肘因素。
作为距离现场最近,“能听得见炮声”的一线宣传干部,只有我们的整体素质提升,新闻富矿才能被不断开采发掘,企业宣传格局才能形成井喷之势,从而占据舆论场的制高点。就新闻宣传而言,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尝试和努力:
不仅要做文字匠,还要做思考者。打字员和作家最大的区别不是每年敲击出的字符多少,而在于产出的文字有没有灵魂。新闻稿件结构和写作章法熟悉后,不难发现,稿件写作渐渐会变成填空游戏,“5个W一个H”的口诀烂熟于心,笔走龙蛇,稍加修饰,快速成稿。作品可能会因其工程的重要性见诸各大媒体,成为电视新闻中的播报词,一些宣传者重复且沉浸在这个宣传模式中,甚至为此而沾沾自喜。长此以往,容易在麻木中与时代脱节,因为当下要求党的宣传思想干部,不仅要深入基层,还要放眼世界,不仅要明辨是非,还要妙笔生花,真正把自己培养成为熟悉基层、掌握国情、独立思考、长于表达的思想者、宣传者、传播者。
不止于“刷任务”,还要练习为国发声为央企发声。面对当前“走出去”的发展布局,中央企业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发生变化,工作目的不再只是与兄弟单位争先恐后的工作排名,不再只是国内百姓知道“中铁某某局”的名声,而是要在充满干扰的、嘈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走出国门,我便成为中国。”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党的政策理论,还要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地尤其是海外在建工程所在国的风土人情、阅读习惯、价值观念等等因素,避开陷阱障碍,成为谣言的终结者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和平信使,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家形象传播到更广的国际时空。
不仅要有一招鲜,还要全面提升核心能力。“全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随着“5G”技术的出现,我们将进入一个“万物智联”的全新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满足于文字、图片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期望更加直观、清晰,甚至身临其境般地了解事件发生原因和发展进程。“一个眼镜就是直播器。”“墙可以成为手机、玻璃可以成为手机。”“5G+”的逐步应用,将改变整个社会。在如此形势下,宣传者不能再将自己局限于“我是报纸编辑”“我是图片记者”“我是文字记者”的自我束缚中,坚决防止单打一、一招鲜吃遍天、一头硬一头软等明显缺陷、明显短板、明显弱点出现,不断保持能力提升向上趋势。
唯有此,广大宣传战线同仁才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潜能、潜质,从而形成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成为央企的精神雕塑篆刻者。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