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栖

——中铁十一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侧记

徐云华 胡小银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09月01日   3 版)

    本报记者  徐云华  通讯员  胡小银

    顶着炎炎烈日,中铁十一局首席桥梁专家李明正在对南沙港铁路跨西江斜拉桥合龙后的桥梁线型进行检查。该桥是目前世界上双线货运铁路建设史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建设过程中,由李明领衔的南沙港铁路技术分中心,成功攻克多项施工技术难题,取得多项专利,确保了大桥顺利合龙。

    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由工程装备专家张光明率队联合铁五院研发的我国首台1000吨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正以每天架设3片箱梁的速度向前挺进。

    在中铁十一局,各领域专家正领衔专业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劲动力。近年来,该集团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通过搭平台、建机制、畅通道等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搭建创新平台

    日前,中铁十一局顺利获批筹建中国铁建铺架与轨道工程实验室、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实验室,进一步扩充了该集团科研平台类别,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

    为增强吸纳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近年来,该集团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2011年申报获批“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2012年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联合武汉大学建立“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013年,通过加强产业基地软硬件建设,该集团进一步申报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该集团桥梁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联合成立院士工作站。

    一系列高层次平台的搭建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以来,该集团先后引进博士17人,在岗职工继续教育中,2人取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2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00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逐年增强。

    依托平台引才优势,该集团子公司先后成立电务智能化研究所、城轨公司湖北省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中心、汉江重工武汉技术中心、四公司工程装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各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依托集团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属四公司、五公司、城轨公司先后实现引进博士零的突破,为工程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19年底,中铁十一局全面完成薪酬绩效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向高层次人才、关键岗位倾斜,使“贡献大则收入多”成为现实。

    在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的同时,该集团还不断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先后出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工程技术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完善制度,确保了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自2016年启动工程技术专家队伍建设以来,该集团已聘任67名企业专家,同时还设置了4名专职首席专家岗位,分别负责隧道、桥梁、铺架、工程经济4个专业的重难点项目指导帮扶和技术创新。

    该集团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经济待遇,对引进的博士给予22万元的安家费补贴,给予集团公司非领导职务人员最高档工资待遇,同时将集团公司资深首席、首席、一级、二级专家的薪酬待遇分别匹配集团公司副职领导、三总师副职、中层副职、工程公司三总师副职,真正实现待遇留人。

    他们还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发放成果奖励近500万元。该集团在课题立项方面重点向工程技术专家倾斜,以保障专家科研经费。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近3年先后申报获批湖北博士后创新岗位基金资助105万元。

    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日前,中铁十一局通过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的方式,有1名博士走上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岗位。近年来,该集团还有1名博士走上工程公司主要领导岗位,3名博士走上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岗位,博士正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8年,该集团出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行政、职能、专业技术、经营、项目、技能、服务七大序列通道,将专业技术类人员划分为见习、助理、专员、主管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二级专家、一级专家、首席专家、资深首席专家等层级,待遇最高的可与集团公司副职领导持平,畅通了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

    此外,该集团博士、工程技术专家中先后有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续3年3人摘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连续5年7人上榜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名单,2人获詹天佑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专项奖。

    近年来,该集团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35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00项、软件著作权15项,国家级工法16项、省部级工法110项,在编标准22部,其中参编国家标准1部、主编行业标准4部、国铁集团标准2部。这些科研成果为企业难点技术突破、新技术应用发挥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栖
思想政治工作紧扣中心接地气
推行“光盘行动”
铁建好家属救人获点赞
打通文县救援通道
7个在建项目投入重庆清淤大战
驰援地方抢险
缺乏沟通咋成“普遍不足”
暖心的安全“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