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03月28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以笔为枪尽锐出战

陈 磊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03月28日   3 版)

    图为2月17日,何赟在长江新城康复中心“方舱医院”建设现场撰写新闻稿件。陈  磊 摄

    通讯员  陈  磊

    1月30日深夜1点,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防疫指挥群里发出了援建火神山医院的紧急通知。《中国铁道建筑报》通讯员、该公司宣传部负责人何赟心里一紧,早在1月26日,看到集团公司援建雷神山医院的消息,她就做好了随时待命的准备。

    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位于疫情重灾区武汉,是抢建“方舱医院”的主力军,先后参与搭建了6000余张病床。一边是建设者日夜奋战,一边是何赟笔下一篇篇鲜活报道在各大媒体刊发,通过这些报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铁建在抗“疫”战中的勇气和担当。

    写好战“疫”日记

    1月30日,火神山医院;2月4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2月5日-6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2月8日-9日,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2月10日-12日,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月14日-20日,长江新城卓尔康复驿站;2月24日-3月1日,武汉优抚医院改造;2月25日-27日,蔡甸健康谷“方舱医院”;3月4日-9日,东荆河隔离点……

    每一次抢建,都是争分夺秒、昼夜兼程,对于何赟来说,现场就是新闻报道的战场。每一次战斗的重点、难点、亮点她都了然于胸,这源于她身在一线,了解施工动态。现场采访、媒体协调、撰写报道、整理图片、形成专题……这是何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常态。新媒体时代,拼的是角度,抢的是速度,只要公司开始抢建,她就和宣传团队第一时间协调各方搜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一次次联系各家新闻媒体,策划专题、选取角度、采写报道。

    进入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建设者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的场面。何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这里的人和事真实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讲好抗“疫”故事

    让何赟记忆深刻的要属长江新城卓尔康复驿站的建设,这是按照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来设计建设的。疫情之下,工期、人员、资源都异常紧张。除了新闻报道外,她还要和同事们一起负责运输周转材料、分发盒饭、防疫消毒,忙得常常顾不上喝水吃饭。

    她撰写的《暴雪夜的紧急驰援》《六天六夜,中铁十一局奋战武汉最大“方舱医院”》等新闻作品相继出炉。同时,何赟还挖掘出多个典型人物。公司盾构中心生产副经理陈江是第一批上火线的人员之一,在抢建现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何赟持续追踪报道,《援建一线递交的入党申请书》《6上抢建现场,陈江火线入党》《党旗飘扬在“方舱医院”建设现场》等通讯稿件陆续在各种媒体刊发。她还发现一位叫田洋哲的“90后”测量队长,春节前他把妻子和女儿接到工地过年。疫情暴发后,组织特批他可以留下陪家人,可他依然多次冲上抢建一线。《90后战“疫”小伙的责任与牵挂》发表后,给了这位年轻人莫大的激励。疫情期间,她还先后采写人物通讯,刻画了战“疫”急先锋朱明喜、平凡英雄李永刚,以及女汉子刘丽、周凡等多位逆行勇士的形象。

    战“疫”过程中,中铁十一局定向扶贫点河北省万全区从媒体上得知中铁十一局抢建“方舱医院”的消息后,火速筹集了4卡车的土豆、玉米等生活物资,从几千公里外送来,何赟及时对此进行全面立体报道。“这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也从中看到了新闻宣传的力量。”何赟动情地说。

    最惦记的是女儿

    这段时间,再苦再累何赟都能挺住,最难熬的是见不到孩子。女儿三岁半,出生后从来没有和妈妈分开这么长时间。

    何赟笑称,现在隔空读绘本的“本领”越来越强。原来在工作间隙,她跟女儿视频,隔着屏幕给女儿读最喜欢的绘本。有时女儿会突然大哭,怎么哄也哄不住,何赟知道,这是女儿想妈妈了。她跟女儿说,妈妈正在外面打怪兽,怪兽打走了,宝宝就可以出来玩了。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你工作吧,早点回来!”

    家人的支持,给了何赟无穷的动力。直到3月10日,武汉东荆河隔离点顺利完工后,在和建设者们一起接受了核酸和抗体检测后,何赟终于回到家中和丈夫、女儿团圆。

    在“一线采访中,内心常常被深深触动。和一线建设者相比,我们算不了什么,只是以笔为枪,让光亮照进了更多人的内心。”何赟说。

抗“疫”战场的新闻人
传播抢建一线的铁建担当
我在武汉,记录铁四院战“疫”故事
以笔为枪尽锐出战
与援建者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