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03月28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我在武汉,记录铁四院战“疫”故事

刘新红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03月28日   3 版)

    图为2月24日,刘新红为出征湖南的铁四院设计人员送行并递上横幅。欧  巍 摄

    本报记者  刘新红 

    1月23日早上一觉醒来,手机满屏都是武汉即将封城的消息。我有点懵,本来预订了大年初一和女儿外出旅游的行程,这下怎么办?这时,领导打来电话,“党员要带头遵守通告,一律不能出城!”我赶紧联系旅行社、航空公司取消行程、退机票,女儿万分沮丧,蔫头耷脑,但我知道凛冬已至,大战在即。

    从除夕开始,战“疫“报道再未中断

    从1月24日农历除夕开始在“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第一条战“疫”报道起,我再也没有停止过敲击手中的键盘。特别是疫情初期,新闻平台及时、有效地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除夕晚上,我开车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昌医院,给不幸“中招”收治在隔离区的姐姐送鸡汤。看到一街之隔的铁四院办公大楼挺立风雨中却依旧闪着希望的灯光时,我感觉自己的力量突然被激发了,觉得此时自己就是最前线的战士,不仅不能垮,更要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主动发声,营造敢打必胜的氛围。

    践行“四力”,心怀“四心”,我带领宣传部的小伙伴们,以及所属单位的通讯员一起,并肩奋战,联合发声,统筹网上网下、大事小事、好人好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外树中国铁建形象,内聚铁四院人心。截至3月27日,“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推送85条新闻信息,在铁四院内外新闻网上发稿900余篇章,出版5期报纸,同时积极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法制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等多家媒体投稿,报道铁四院战疫情保生产的奋斗姿态。

    每天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9点左右按时推出昨晚编写好的微信公众号,并寻找素材采写新的文章。由于长时间面对手机和电脑,双眼干涩,80多岁的老母亲一边操心大女儿的病情,一边每天晚上为我这个小女儿准备好毛巾热敷。以前出差特别多,母亲虽然和我们住在一起,但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朝夕相处。“一家人要齐齐整整”,疫情下的武汉,我们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样团结互助,挺过难关。

    采访汪莹鹤,我被感动着

    2月7日,在搜集基层单位战“疫“事迹材料时,我发现了一条感人的线索。铁四院地路处教授级高工、年轻博士汪莹鹤的妻子汪晓婷,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昌医院的一名医生。大年二十九,汪晓婷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医院安排了隔离宿舍,但资源有限,汪晓婷跟丈夫商量后,决定自己解决食宿问题。于是,汪莹鹤就在医院和家之间,找了个宾馆,从那时开始一直住在外面宾馆。汪晓婷下班回到宾馆,丈夫就做饭给她送过来。因为担心接触有风险,两人见面也不说话。每次汪晓婷下楼拿饭,丈夫都站在一旁,两人不说话,等各自回到房间后,再打开微信视频聊天。

    汪晓婷白班、夜班轮着上。有时候,她要在深夜两三点行走在宾馆到医院的路上。丈夫不放心,就一直送她。汪莹鹤想让妻子坐车,但为了丈夫的安全,汪晓婷始终不愿意。于是,深夜时分,汪莹鹤只能开着车,打开车灯,为前面独行的妻子照亮道路。

    看到汪莹鹤雨中送妻的小视频后,我瞬间泪目。这就是铁四院理工男的暖,这就是医护人员的大爱,这就是爱情的模样——触不可及,却又无处不在。这条消息在“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推送后,经中国铁建党委宣传部、《中国铁道建筑报》多方接力推送,两人的事迹引起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并纷纷追踪报道,甚至跨越了国界。雅虎新闻转发这条消息时,有1000多名网友写下评论。外国网友也被这对夫妻感动,纷纷向中国医护人员表示敬意。

    在采访中,我和汪莹鹤经常在微信中沟通,他向我述说对妻子的担忧,也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丈夫该做的事,不愿意再过多接受采访,“太普通了,不值得占用公共资源,前线好多感人的事在等着你们报道。”

    这对夫妻太了不起了。对疫情笼罩下的武汉人来说,太需要这份暖来传递正能量了。现在,汪晓婷所在的武昌医院整体情况刚有好转,汪莹鹤又告别妻子,出征张吉怀高铁建设现场。

    2月24日,汪莹鹤和战友们出发的那一天,我去送他们。当我把头一天费尽周折才找人做好的横幅递到他们手中时,当“召必回,战必胜,铁四院出征湖南铁路项目”的横幅在汪莹鹤和战友们手中慢慢展开时,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铁四院人曾经无数次出征,但这一次必然载入史册。他们是最普通的设计者,今天却是热血出征的英勇战士!

    感谢这段武汉记“疫”,战斗还在继续,但每一个冬天,必然是用春天画上句号。我和汪莹鹤已经约好,等疫情过后,我要去张吉怀高铁施工现场采访他。

抗“疫”战场的新闻人
传播抢建一线的铁建担当
我在武汉,记录铁四院战“疫”故事
以笔为枪尽锐出战
与援建者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