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8月7日讯(通讯员袁永江)“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怎么带?”中铁十二局电气化公司的答案是:以“专业化+”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多措并举育人才。
8月5日,一堂铁路通信施工技术及工艺培训课正在进行中,这是该公司为期一个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一课。目前,培训已进入尾声,59名新员工很快将被分配到变电、通信两个专业工班,开启下一阶段的“导师带徒”培训模式。
近年来,该公司不断为“导师带徒”活动增加新内涵:建立培训基地、研发基地、到院校进行专业定向培训、成立专业工班……早在2014年,他们就在石太铁路“四电”技改工地设立了培训基地,对26名铁路“四电”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集中培养,仅半年时间,这些新学员就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广珠铁路维管项目部是该公司另一个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累计为公司储备铁路维护专业人才500多名。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又筹建了研发实训基地,内设综合实体教学室、信号配线实训室、通信机房实训室、机电安装实训室、地铁区间机电安装实训室等,具备铁路通信、信号、接触网、供电、地铁机电等专业的实体教学、技能比武功能。目前,他们已对400多名新学员进行了培训, 100人次参加了技能比武。
通过专业化培训,在合肥、南宁、成都、北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就能掌握可视化技术交底、3D打印、三维激光扫描、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机房等新技术。还有22人考取了国家级BIM建模师岗位证书和中国图学学会BIM操作等级一级证书。
在该公司领导看来, “专业化+”的应用,使“导师带徒”活动在传统的传、帮、带基础上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上一版
 上一版
 
       



 语音读报
语音读报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