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志勇
老爸当了一辈子铁路职工。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正在上小学,对老爸在月份牌上写的列车时刻表很是纳闷儿。只见月份牌的左右两侧,用工整的书法写着“上行”和“下行”及一串串字母与数字。上行、下行以及那些字母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我看得一头雾水。村里有人要坐火车,不愿跑到车站去查车次,就到我家来看爸爸在月份牌上写的字,这让我更加好奇。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员。走南闯北,自然少不了乘坐火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经过连续几次铁路大提速,车次的变化成了常态,列车时刻表也是一年又一年、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变换个不停。我的一个同学在火车站上班,每逢车次调整,列车时刻表发生变化,他都会及时把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列车时刻表送给我,有32开的,有64开的,有长条形的,还有临时调整的其他形状的。当然,他每次过来送给我,我都会好好招待他,并伴着一通神侃。
后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我们查阅列车时刻表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和同事坐火车,我习惯性地找出纸质列车时刻表,想查一下火车到站时刻。同事咧嘴一笑,说了一句:“你落伍了!”他拿出手机,划拉了几下,直接说出了到站时间。这时,我才知道网络上有多种列车时刻表的App,极为准确、方便,不仅包含车次、时间、票价,还可以在网上直接预订车票,真是方便了不少!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经历了火车时刻表的变迁,我对此深以为然,并深信不疑!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