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高端装备:按下“关键”键 跑出“加速度”

胡 清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19日   6 版)

    本报记者  胡  清

    直径长达7米,重量135吨,这是正在铁建重工新疆生产车间制造的刀盘,它是岩石隧道掘进机(TBM)的“牙齿”。像这样的一台掘进机,每天能嚼碎2800立方米的岩石,足足可填满1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普通的TBM一般掘进距离是15公里至20公里,也就是说挖完这段隧道后基本就报废了,我们现在研制的TBM掘进距离可以达到20公里至35公里。”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龙斌说。目前,由铁建重工研制的8台超长距离、超长寿命TBM,已相继投入到国家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中。

    铁建重工TBM研制再上新台阶,源自企业人才机制提供的强劲内生动力。1987年出生的龙斌,29岁就当上了副院长,是铁建重工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从2014年成功研制国产首台TBM打破国外垄断,到现在推动超长距离、超长寿命TBM技术领跑全球,龙斌火速升职靠的是实力,也得益于企业灵活的人才机制。

    2008年,刚成立1年时间的铁建重工在长沙建设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通过进军盾构机、TBM等大型高端装备领域,为中国铁建做强做优做大工业创效板块打造新的增长极。

    当时,国内隧道掘进机的产业格局,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均被外资企业主导。面对新技术、新产业高地,如何实现逆袭突围?“要有一套新的机制。”铁建重工负责人认为,做高端产品需要引进高端人才,要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的用人机制,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春潮涌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衡量国企改革好坏的“晴雨表”。自成立伊始,铁建重工就坚持以企业机制体制创新为改革发展的引擎,构建起一套基于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实施一揽子年度综合考核方案,做到人才管理激励和约束两手齐抓两手都硬。干部员工每年度都要“全体起立”,实施竞聘上岗,通过撤掉职位“保险箱”,打破职务“铁饭碗”,建立员工“资源池”和“候岗池”,使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成为常态。

    以中层干部为例,铁建重工每年都要对100余名干部实行综合考核,考核后按权重统计,综合排名前十的予以表彰,排后十名的免职、降职或进行诫勉谈话,影响面达6%至10%。

    能者浮上来,庸者沉下去,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截至目前,铁建重工员工总数8000余人,其中40岁以下员工占76.7%,年轻干部踏上舞台,绽放绚烂青春,助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实现30%以上增长;研发设计人员占21%,科技尖兵追赶超越注解创新密码,创造出每周研发两项新成果的科研速度。

    改革之帆高高扬起,发展之轮越滚越快。10年时间,铁建重工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从零起步,到如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全面掌握了隧道掘进机总体设计制造技术,部分技术领先世界水平,产品占据了国产市场“半壁江山”;钻爆法施工系列隧道装备相继研制成功,为国内地下工程施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推中国隧道智能化建造。

    今年以来,铁建重工全程参与了川藏铁路设计、施工组织和装备选型等方案论证,正在开展隧道施工全套智能装备前沿技术攻关,为超级工程建设提供一流的智能装备集群。“人才机制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智能制造风口下,只有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让懂得变革的人引领新一轮变革,企业转型升级才能驶入快车道。”铁建重工负责人表示。

凤凰涅槃:崛起在大变革时代
组图
擦亮工程建设“主打品牌”
勘察设计“1分钟”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
以资本力量打通转型升级之路
高端装备:按下“关键”键 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