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希望的田野

常 虹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15日   7 版)

    □ 常  虹

    “闺女啊,刚才电视上播了,咱们农民也有自己的节日了!”前两天,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刚一接听,电话那头就传来父亲激动沙哑的声音。

    今年农历秋分,对亿万农民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父亲一辈子在土地里劳作,年纪大了也一样,每天都要去地里转转。他说,不去就会感觉缺点啥,吃不香,也睡不好。“丰收节”对于父亲来说也是格外的惊喜。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从光着脚丫追逐打闹,到后来帮着干农活;从双手拔麦子到稍大点用镰刀割。以前收玉米的时候,男人们先用镐把玉米秧刨下来,排成一溜,然后妇女和小孩蹲在地上一个个地掰,堆成一堆一堆的,天黑了再拉回家,条件好的家庭有手扶拖拉机,但绝大部分都是赶着马车、小驴车把庄稼拉回家。

    那个年代,干农活几乎全靠人工劳作。为了不耽误节气播种,学校都会放麦假、秋假,孩子们跟着大人到地里干活。一年两个假,起早贪黑,日夜抢收粮食、播种,大人孩子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一到秋收的季节,孩子们虽然免去了上学写作业的烦恼,但下地劳动也是苦不堪言,以至于越到后面越想去上学,这也成了大人们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最佳理由。

    如今,又到了秋收的季节,远在他乡的我还没缓过神来,给家里打个电话的工夫,一台台玉米收割机就已经进场了,轰鸣的机器声在田间回荡。蓝天下,刚刚还一畦畦抖擞着精神的玉米,眨眼间就均匀地躺在了田地里,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从仓斗里卸下,装进柴油三轮车拉回了家。第二天,播种机就下地了,冬小麦舒舒服服地躺在松软的土壤里,孕育着来年的希望。阳光下,农人们站在田间地头,丰收的场景一览无余。

    对“丰收节”的理解,父辈们感触颇深,种了一辈子地,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总是难以割舍。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我们当儿女的怕他辛苦,总是劝他把地包给别人种,但他始终不愿意。他总说:“不种地,心里就没底。以前在生产队,粮食产量低,分到的粮食少,一家老小都得省着吃。现如今,科技发达,粮食产量也提高了。放心吧,你们不用老给我们寄钱,地里的收入就够我和你妈过日子了。”电话里,父亲越说越兴奋。

    在这个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里,望着满院子的玉米,父亲一定坐在玉米堆上,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摩挲着饱满的玉米粒,满是皱纹的脸上,灿烂的笑容跟孩子一样,憧憬着又一季的收获,尽享着一项项改革给农村带来的蜕变。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铁运公司

无法割舍的记忆
星光不语照亮前行的路
大山深处的守候
冬 雪(图)
希望的田野
海浪中筑梦
雪国列车(图)
高原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