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文 华 申彦涛
“近3年来,中铁建设共有4名机关部门正职被调整到副职岗位工作,将多名经过基层磨炼、业绩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竞聘选拔到机关部门正职岗位。目前,干部能上能下已成为常态。”谈到近年来的干部人才选拔机制,该集团党委负责人表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的选人用人格局更加凸显。
“年轻人有冲劲、有激情,老同志就应该把他们扶上马,还要送一程。”56岁的刘德元由济南分公司党委书记调整为机电总承包事业部纪委书记,铿锵有力的表态发言迎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而基于班子知识层次、年龄结构进行调整的事例,在中铁建设还有许多,各单位领导班子结构进行优化后呈现出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的良好局面。
除了根据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对干部队伍进行优化,中铁建设党委始终坚持“基层经验优先、干部选拔向一线倾斜”的选人用人原则,强调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切实推进领导职务能上能下。按照“绩效优先”的导向,该集团党委将2名存在经营失误的班子副职免职,体现了“有功必奖、有过必究”的原则。
“真没想到,下去这么多年组织还会提拔我。”曾任山西分公司总工程师、常务副总经理的姜传伟动情地说。姜传伟2009年被安排到项目经理岗位工作,由于担任项目经理期间管理业绩优秀,2018年10月被中铁建设党委委以重任,成为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下”得去还能“上”得来的人才流动机制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干劲。2018年,经过干部选拔、调整,该集团有5名同志在“下去”之后凭业绩又干了“上来”,“凭本事吃饭、拿业绩说话”已成为中铁建设深入人心的用人导向。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万事开头难’,还有一句俗话叫‘习惯成自然’,‘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看似很难开头,但只要是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把事情办得公道,干部调整环节的思想疙瘩也就迎刃而解。”该集团负责人表示,现在,中铁建设在向下调整干部时,已经不再有闹情绪、讲条件的情况发生,绩效优先、干部能上能下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企业文化,植入干部职工的内心。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