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2月8日讯(通讯员陈 健 李秀东)日前,中铁十四局正式获批筹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技术分会”,标志着国内首个水下盾构专业领域国家级学术分会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是国家一级学术性团体学会,也是国内该领域凝聚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社会团体。中铁十四局凭借在水下及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领域的技术积累、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践、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铁四院等知名院校和单位,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批准,发起成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技术分会”。
近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了几十座水下交通隧道。据统计,采用盾构法修建的隧道占比约70%,已修建完成了50余条水下盾构隧道,另外还在规划建设的穿越各大水系的水下交通隧道达百余座。
该分会的组建将为水下盾构隧道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为水下盾构隧道建造领域相关单位提供服务,为政府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决策咨询提供服务,搭建水下盾构技术交流、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产学研合作等平台,全面推动中国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技术发展,同时,也将对提升中铁十四局的行业知名度、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产生推动作用。
近10年来,中铁十四局依托40多个地铁和地下城市交通建设项目,精心布局“三核(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两线(京广、京沪沿线)一带(长江经济带)”,拥有盾构机总数达到70余台,其中,直径10米以上大盾构21台。
在盾构施工中,他们实现了穿越“江河湖海城”全覆盖、地质条件全覆盖、涉足行业全覆盖、盾构直径全覆盖、施工工艺全覆盖,从直径2米的微型盾构机新管幕法施工、直径4米的泥水盾构机过长江,到直径16米的超大型泥水盾构机施工,全面掌握了各种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以南京长江隧道为代表的超高压、高磨耗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他们依托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收获的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揽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金奖等;南京过江地铁10号线技术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工程获詹天佑奖;扬州瘦西湖隧道获鲁班奖等。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