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苹
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生活在内蒙古,习惯了夏天的稍纵即逝,习惯了大北方出了8月就迈入秋天的感觉。今年辗转来到河南后,发现河南的秋天竟来得如此急促,好像经过一夜疾驰,连门都没顾上敲,忽地就闯进你我的生活。秋风萧瑟,但也苍劲有力,吹的马路上的行人缩起了脖,也吹黄了全城的树叶。
伏案久了,做个拉抻运动,下意识摸到右手虎口长了个茧子,颜色发黄,摸起来发硬,又仔细摸了摸左手来对比,没错,确是茧子无疑了。
看着这枚茧子,我的内心竟然有些欣喜,都说积累润无声,其实不然,乒乓球拍不就奖励我一朵小茧花吗?每天坚持练球将近3个月了,没有朋友圈的打卡和签到,只是源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乒乓球的记忆从初中开始,那会儿在镇上的中学走读,操场上有两个水泥垒就的乒乓球台子,但从来没见有人在那里打球。山东的教育历来坚持从娃娃抓起,清晨有早读,晚上有自习,每个人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老师时刻拿着螺丝刀,防止哪个陀螺转到圈外,或者慢了节奏。学业压力重,再加上偶尔的体育课也都被主课老师随时代班,小陀螺就这样转过了高中,转进了大学。上了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有的同学坚持练舞蹈,每天大汗淋漓;有的同学坚持参加英语角,说梦话都恨不能讲英语,而我却一无所长。宿舍楼下有两个乒乓球案子,也终于见到有同学在案子上打出漂亮的弧线,内心好羡慕。别人打得越好,心里越羡慕,就会越胆怯。尽管鼓足了勇气,却还得拉上好朋友一起选修乒乓球的学分课。第一堂课,老师上来就开始试学员身手,结果不用多想,我俩被送到角落去练习颠球,球还没颠好,课时就修完了。剩下的自己练呗,每次都是兴冲冲走到楼下,心想会不会被嘲笑,自己肯定打不好,自我否定加否定,就了结了满腔热情。
今年来到河南项目后,看到职工活动室的乒乓球案子,自己曾经的小斗志又重新被激起。看再多的励志书,喝满腔的“鸡血”,都抵不过勇敢迈出坚实的步伐。30年的岁月告诉我,努力是有用的,但是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曾经基础知识薄弱的自己,靠4年积累,从一个省内普本逆袭考上专业牛校,让我再一次坚定了信心。世间多的是游说别人的名嘴,但是唯独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既然自我激励不靠谱,就让自己亲眼见证自己的成长。喜欢做的事,空想了那么多年,不打不练,接下来的许多年依然是一样的结果。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练好球,每天下班便拉上小伙伴去练球。最开始练球的日子是有趣的,可能是兴趣使然,给自己注射了一支强心针,时间久了,兴致便减退了。从颤颤巍巍地发球,到止步于推挡,进步并没有那么快。不久换了高水平的对手,却因为自己水平不高让对方频频捡球,愧疚难耐,但凡对方提拉或者抽球,即使心里不认输,但是拍子就是举不起来。从对方抽球的瞬间,就默认对方赢球了,是的,我就是不敢接。怕什么,怕自己接不住,没有能力去接住?
生活中的退步是没有底线的,就如身处汪洋大海,漂浮在浮冰上,随着太阳亮了,心头一紧要学游泳,但是东方鱼肚白的阳光不强,于是便在安逸中拖延一会儿是一会儿。殊不知,热量并不是随光阴的消逝而消散,它在积累能量,一旦爆发就会灼化你脚底的浮冰,不管在此之前你是否学会游泳。我要学会游泳,我不想亲手淹死自己多年的小梦想。我开始专门练习横版正手提拉。练习初期,拿球的胳膊感觉不是自己的,像是安了一只机械臂,动作僵硬到跟身体完全不协调。偶尔提到一个球,能让我高兴半天。要是能打出一个提拉球,一晚上的蚊虫叮咬都值得了。没有竞争对手的激励,没有等待成绩揭榜的诱惑,更没有功名利禄在前方大放光芒,完全是一次没有目的的孤独征程。但是反而这一次走得踏踏实实,没有焦躁上火,没有急功近利,更没有患得患失,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让我如此欣喜。原来,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
微信之父张小龙高尔夫球夺冠,获得了高尔夫业余爱好者可以达到的最高荣誉,其中一篇报道中提到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法则,这个法则的核心观点是:“不论你在什么行业或领域,专家级水平都是可以逐渐训练出来的。练习者想要达到有效进步,关键是要找到一系列任务,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它们。”人生的路上会出现很多小目标、小梦想,并不是每一条路的终点都是要卫冕,但是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黄叶零零散散掉了一地,踩上去簌簌响,抬眼看看这满眼金黄,不错,又是一个丰收的秋。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城发公司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