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韦昌学的工地人生

丁明明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06日   4 版)

    □ 丁明明

    深冬的晋西北一片肃杀,呼啸的北风席卷大地,晶莹的白霜遍及原野。黄昏时分,刚吃过晚饭的中铁十二局大张高铁项目建设者们聚集在工地卡拉OK室,开始了他们每周一次的“音乐节”。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唱着周华健的《风雨无阻》,项目经理韦昌学的眼睛湿润了。回忆起从当兵到现在的人生轨迹,42年的工地打拼生涯让这个山东汉子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勤奋的人一定能苦尽甘来。”

    1976年,韦昌学成为一名炮兵战士,艰苦的生活和严酷的训练没有让韦昌学畏缩,反而激发了他不服输的倔劲儿。“当兵用的是铁皮饭盒,穿的是粗布军衣,出操、集训、拉练一样不落下。”在韦昌学书桌上的老照片里,一个高瘦的青年背着一杆63式自动步枪,略显稚嫩的脸庞却闪现出坚毅的目光。“那个年代最渴望的就是能美美地吃上一顿红烧肉。”回忆起过去,韦昌学爽朗地笑了。

    脱下军装后,刚踏入工程领域的韦昌学简直就是门外汉。看着经验丰富的前辈和快速成长的战友,韦昌学的倔脾气又来了,他下决心要钻研技术,绝不当“睁眼瞎”。

    “从看图纸开始,学绘图、看施工作业书、做技术交底……常常是啃着馒头看着书,举着手电搞研究。”韦昌学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集体宿舍,喝水难、洗澡更难。但让韦昌学欣慰的是,整个团队战友般的同志情谊和斗志昂扬的向上精神。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韦昌学终于成为一名项目经理,从此干事业、出成绩、多挣钱、奔小康的目标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我一定要干出成绩,让职工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为此,韦昌学埋头苦干,用效率和品质打开了市场。在乌鲁木齐市政工程建设中,韦昌学提前2个月完成了市内高架桥和基础施工任务;在下塔高速公路项目,韦昌学不仅扭亏为盈,还创效近千万元;在神河高速公路项目,韦昌学实现了超过公司测算的收益率。他带领团队累计7次参与铁路信用评价,6次位居第一。

    2015年11月,大张高铁开工前夕,大同市已是北风呼啸,冰天雪地。为了给来年大干创造条件,韦昌学召集项目部全体职工把“家”安在现场。“韦总跟我们一样,穿着军大衣,吃着盒饭跑现场,仅用一个月就在冰碴子中建起一座现代化拌和站。”时至今日,中铁十二局四公司大张高铁项目总工程师钟飚还记忆犹新。

    担任项目经理13年来,韦昌学带领团队完成了大量桥梁和路基施工任务,年均创效1亿元。效益的持续增长不仅让职工们钱袋子鼓起来,也改善了大家的生活工作环境。

    在韦昌学所在的工地,总能看到按照宾馆标准建立的宿舍区、健身房、卡拉OK音乐室和工地图书馆。职工食堂顿顿六菜一汤,像红烧肉这样的“硬菜”比比皆是,职工绩效收入遥遥领先于沿线其他项目,过上了“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幸福生活。

    相比今天的生活,韦昌学不禁感慨道:“在这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只要努力,生活一定是阳光的,幸福一定是可以争取的。”在时代大潮中,韦昌学凭着自己的努力,带领职工踏上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大道,将人生梦融入伟大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四公司

韦昌学的工地人生
虎口开出了茧花
穿山越岭(图)
老物件
兵魂
本心论
用心工作,突破“职场天花板”
大宝,请原谅妈妈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