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琳文 江天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袁涛,正是我们要追寻的那个人。作为中国铁建港航局勘察设计院一名普通员工,她八年如一日,默默地捐资助学,用自己的善心、善行让大山深处的彝族花蕾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在偏远落后的四川省大凉山区,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女童。因为家庭贫困及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上学成为她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袁涛,一个简单却不普通的女性,用自己的善举,建起一座光明的灯塔,为一对彝族姐妹打开了一扇走出去看世界的窗户。
“2010年6月,初见这些孩子们的照片时,我心酸不已,脏得看不出原色的衣服包裹着瘦小的身躯,餐餐吃洋芋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然而黑黑的脸上却泛着天真烂漫的笑容,让人心痛,更让人爱怜。她们就像小苗一样,向着阳光奋力生长,向往着美好的明天。于是我决定要资助这几个孩子,帮她们圆读书的梦想。”袁涛的一番话,正是对她后来的善举做的最好的诠释。
昭觉县地处四川省大凉山腹地,当地人以彝族为主,这里的孩子多在偏远艰苦的村子生活,孩子们读书是个问题,加之当地人重男轻女,鲜有女孩子能读到小学毕业。于是,袁涛开始资助远在四川凉山的彝族孩子们。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阿地阿西、阿地阿牛命运从此改变,从那一刻开始,广州一个普通的家庭和四川凉山昭觉这对爱学习的姐妹,通过助学这条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知不觉已有8年时光。
广州和凉山两地相距2000公里,路途虽遥远,两地的人却以爱的名义心连着心。每次开学,袁涛都会风雨无阻为姐妹俩汇去学习费用,并去信鼓励她们要坚持学习。她的善举自然不会被辜负,姐妹俩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她们还经常自豪地来信或来电汇报“又是班上第一名”。2016年,姐姐阿地阿西考上昭觉县民族中学,妹妹阿地阿牛就读的昭觉县中学更是县里排名第一的学校。8年时间里,在袁涛的支持下,姐妹俩多次走出大山来到成都,她们参观博物馆,浏览图书馆,游览岷江边,还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电影。知识改变命运,以后她们还将去更远的地方。
爱心会传递,大爱在身边。在袁涛的影响下,设计院的同事们也纷纷拿出了部分工资,共同资助这对彝族姐妹。垒土成台,聚沙成塔,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袁涛背后,还有默默支持她的父母和爱人,每次姐妹俩寄来信件和照片时,他们都会抢着看,并且在每次的回信中都会加上他们对姐妹俩的祝福;女儿更是从小就知道四川有两位小姐姐,立志成才,她说:“长大后我要像妈妈一样帮助更多的人。”众人的支持,更坚定了袁涛的信念。
“我其实没做什么,只是把一件小事情坚持做下去”。袁涛腼腆地说。
大爱无疆,正是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爱心的积累和传递,正是因为有她这八年如一日的坚持,远在四川的大山才能闪耀出希望的光芒。这,便是我们铁建人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善良,为国家履行央企责任的善行!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港航局勘察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