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半条小路

曹亚茹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1月15日   6 版)

    □ 曹亚茹 

    1998年夏,父亲从集市上买了半袋水泥,拎了一桶水,拿着铁锹抹平了家门前坑洼不平的半条小路。

    父亲是一名铁路基层工作者,他经常出差,儿时的期盼、想念与见面时的欣喜是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嗯,明天我就回家!”电话里父亲的声音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进我和姐姐的心田。喜悦的心情总是要持续到天边映着落日的余晖,父亲一把将我和姐姐拥入怀中,“腿怎么了?又碰着了?”这是父亲关怀的方式。我是个顽皮的小姑娘,经常跑跑跳跳的,总摔倒在门前坑坑洼洼的小路上,那年,父亲用爱展平了我美好童年的“绊脚石”。门前的路仿佛也成了父亲离家、归家的小桥,那时的我总疑惑父亲的工作何时到头,借着小路思念父亲,在朝阳里和母亲目送他上班,在夕阳里迎接他归来。

    2008年,在全国上下都为“世界奥运,运动中国”而欢呼时,父亲带着我们举家搬到了离我读书的中学不远的一处楼房里。在城里的日子,那条满载期盼的小路也渐渐被埋藏在记忆深处。奥运精神热度不减的第二年夏天,父亲带我来到了北京,宽广的长安街、宏伟的天安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想象中的一样,这里是祖国的心脏,有着我们炎黄子孙用双手创造的灿烂的东方文明。父亲说,未来祖国的每一处土地都会如此壮丽而美好。

    再见那条小路,是2012年回乡探亲的时候。村里刚修的柏油路宽阔平坦,路边新植的松树生机勃勃,唯独那条不甚美观的小路还保存着记忆中的样子。听村里的姑姑说:“每家门前的小巷都要修缮,所有小巷都要变大路,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2018年,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再回老家时,爸爸抹平的那条小路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平整整的水泥路。回想年少时的小路,再看看眼前的景象,一切改变似乎发生在一瞬间,父亲倒成了“先知”:国家的变化日新月异,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上青藏高原、越林海雪峰、攀万里河山、贯丝绸之路、穿过大漠孤烟、开辟亚吉铁路,汽笛悠悠奏响万千炎黄子孙的中国梦,车轮滚滚了却了无限思乡情。

    年少时,总责怪父亲为工作早出晚归,那个善修小路的人,为铁路奉献了大半辈子。不想如今长大后我竟成了他,身为女儿我自豪有这样的父亲,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我庆幸是一名铁建职工。这一年,父亲回家的日子还是很少,但这时的我似乎也开始明白了他的工作——走小路,修大路。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建工机械公司

项目部就是家
中国,铁建,我
筑基者(图)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天路上的汉藏情
盾构机“舵手”
半条小路
爱让春蕾开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