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花 屈 晶
第一次听到张开能这个名字是在重阳节单位举办联欢会那天。
张开能今年78岁,1960年他从贵州纳雍参军加入铁道兵,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出任被中央军委授予“隧道攻坚老虎团”的铁道兵二十三团最后一任团长,先后参加了贵昆、成昆、襄渝、南疆、南同蒲等铁路建设。
年轻时的张开能,曾参加位于乌蒙山贵昆铁路六盘水境内的梅花山隧道施工。梅花山隧道,是西南地区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也是贵昆线上最长的隧道,全长3986米,从海拔2700多米的梅花山腹中穿过,被称为贵昆铁路的咽喉要道。面对梅花山隧道地质复杂、地应力大、高地温、涌水等施工难题,张开能和他的战友们在当时施工设备简单的情况下,知难而进,毫不退缩。他们根据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创新施工工艺和安全防护方案,一寸一寸,一步一步,经过一年半的艰苦鏖战,终于在1966年2月20日完成隧道全部施工任务。而张开能和他的战友们也受到了中央军委、原铁道部和铁道兵的嘉奖,也是在这时,原铁道兵二十三团被中央军委授予“隧道攻坚老虎团”荣誉称号。
1984年兵改工后,张开能到原中铁十五局三处担任处长,这一干就是8年。8年时间里,他先后参加了兰新、南昆、达成、南疆、宝成、新长等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建设,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97年张开能调职到中铁十五局西南办事处,举家从攀枝花来到成都,搬进了公司分配的3居室,2001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过着修篱烹茶的日子。公司每逢过节都会到他家慰问,前些年的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公司还会邀请张开能回来参加活动,“七一”的时候也会请张老来公司坐坐,给大家讲讲当年的铁道兵故事。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公司党委书记去探望了他,听他讲铁道兵精神和对公司发展期许。
自从听了张开能的故事,就一直想找机会去拜访下这位英雄老人,没想到机会很快就来临。“走,今天带你去见一见这位英雄‘老虎团’的前辈。”10月27日下午,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这位昔日为国家建设奉献一生,满身“金誉”的老虎团团长张开能的家中。
踏入家门,我们见到了这位传奇老人张开能。因为身体原因,他坐卧在沙发上,看到我们进来,他激动得双手不停颤抖。“老爷子,今年的重阳节活动您没来参加,大家都很挂念您,今天我代表大家来看看您老人家。”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贺修军握着张老爷子颤抖的双手说。两个小时的时间,贺修军一直拉着张老的手,听他聊铁道兵的故事。回忆过往时,我发现他浑浊的眼睛又重新焕发了光芒,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昨日青青,今日苍苍,韶华白首之间,精彩一生。鸟儿无悔,即使雁过无痕,不留踪迹,但曾经拥有天空。人也应无悔,付其一生于中国铁路事业,踏踏实实活过、轰轰烈烈地干过就没有遗憾!
峥嵘岁月,烂漫人生,相信古稀之年的张开能是幸福的,因为他和他的“老虎团”留下的铁道兵精神,正激励着新一代铁建人不断向前。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