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这个单位的经营创效是如何干出来的?

——中铁十二局四公司8次入围中国铁建20强的背后

周 彪 丁明明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08月14日   2 版)

    通讯员  周  彪  丁明明

    近日,在中国铁建发布的2017年度工程公司20强榜单上,中铁十二局四公司经济效益和营业收入同步进入前十,这已是该公司连续8年进入中国铁建20强,他们有哪些独门秘籍?

    适应市场练就“铁齿铜牙”

    四公司把适应市场作为创效的头等大事来抓。“市场交给我们的任务只有接得住、嚼得动,企业才有创效的基础。”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化瑞说。

    长期以来,四公司依托隧道掘进、架桥及市政施工特长,坚持“南下”“北上”兼顾、中心辐射周边的市场战略,率先实现了在太原、广州、南宁、天津等地的滚动发展。

    然而,面对建筑市场愈加严格的规范标准和愈加复杂的施工难题,四公司能不能拿下?如何更好地创效?专注“增强本领”的生存策略为四公司打开了市场局面。

    为“消化吸收”好重难点工程,四公司以建设“智慧工地”为目标,搭建了以公司BIM技术平台为核心,以工程监控指挥中心等系统为分支,覆盖基层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线监控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为基层“远程把脉”,以“稳、准、快、优”实现效益制胜。

    他们瞄准行业前沿目标,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在重难点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快速消化科技成果,取得了品质和效益的双丰收:

    南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研发应用复杂条件下隧道施工关键技术,节约成本2312万元;

    蒙华铁路汾河特大桥研发应用圆端薄壁变截面空心高墩可调翻模工艺,节省成本近300万元;

    兰新铁路达坂城湿地特大桥等7项“国优工程”更是为企业经营承揽“加分提档”。

    在一系列“助推器”的推动下,四公司2017年全年经营承揽、施工产值、营业收入同步迈进“三个百亿”。

    “施工生产中,狼吞虎咽解决不了问题,囫囵吞枣更是食不知味,唯有细细品尝,才能感受到香甜。”“咀嚼”之道,让四公司练就了一口啃得动硬茬的“铁齿铜牙”,也深深品出了其中“硬菜”的甘味。

    业绩优先打造“狼性团队”

    面对企业创效问题,四公司在“考”与“评”上下足了功夫。

    为能者让路!这是四公司上下一致的呼声。四公司从奖惩手段入手,通过推进薪酬改革、开展劳务队伍评价、转变职工身份等措施,激发全员的动力。

    薪酬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于推行项目关键岗位年薪制,专项考核基层项目经理、党组织书记、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

    打破大锅饭,四公司率先从基层寻求突破:项目部党政主管年薪与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产值和效益挂钩,实行重奖重罚,对经营不善、安全质量问题频出的项目主管严肃问责,对管理有序、效益良好的项目主管足额兑现奖金,让“创效英雄”在企业备受尊崇。

    在紧盯项目主管的同时,四公司推行了“劳务队伍信用评价”和“劳务队伍招投标”制度,建立劳务管理信息平台,对劳务队评优比差,在线同步公示评价结果。

    “现在打开电脑,劳务队信用评价结果、投标信息、批评通报情况一目了然,该不该任用我们心里都有底了。”四公司总经济师严启斌说。对企业“拉黑”自己的忧虑倒逼劳务队不得不放弃“磨洋工”的工作方式。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法则浸入企业肌体,唤醒了四公司全员对业绩的渴望和对荣誉的期盼,让这支用业绩说话的“狼性团队”成为企业创效的中坚力量。

    一点一滴搭建“聚宝金盆”

    点滴的积累是创效的关键,精打细算过日子才能早日奔“小康”。然而,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的当下,积累谈何容易?

    四公司从基层成本管控着手,设定成本预控目标,把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扎紧了临时工程建设费用、隧道超欠挖、材料超耗、劳务队伍超计价等效益流失的口子,同时加大了管理费用控制力度。

    “现在重大活动、公务接待禁止喝酒,肚子小了,人也精神了。”一位项目经理说道。在党风廉政建设高压态势下,四公司加大了对会务、接待费用的管控力度,明确标准规格,下发禁酒令,削减非生产性开支。

    除了管理费用,四公司看准了制架梁、盾构施工、混凝土拌和站和钢构件加工等辅助项目的创效优势,先后成立了8家专业化分公司,为基层项目提供辅助材料。

    “自己的活自己人干,自己的效益自己人赚。”董化瑞认为,只要能干,看似不起眼的碎片化创收机会同样是香饽饽。

    仅2017年,四公司所属混凝土第一分公司就完成产值9800万元,架桥分公司完成产值8652万元,盾构分公司累计完成产值3.09亿元。

    在提供辅助材料的同时,四公司看准了内部资源配置的创效潜力,通过组建周转材料中心,对周转材料统一协调管理,搭建起企业“资源配置中心”。他们通过统一设计周转材料的规格、结构,解决了同规格材料不通用的问题,每年可节约资金7000万元。

    开源与节流并重,小流方能汇成江海,持续的财富积累为四公司搭建起“聚宝盆”。如今,创效二字已深深刻在四公司人的基因中,成为他们傲立市场、扬帆远航的强大引擎。

这个单位的经营创效是如何干出来的?
做强做优工程公司要精耕细作
高山之上光伏板组成的“梯田”(图)
深挖管理潜力拓展创效空间
创新经营思路 开拓水利市场
两项水工技术获专利授权
穗莞深城际铁路全线隧道贯通
石马公路高海拔隧道贯通
冲不垮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