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武 邓昆伦
整合载体资源,推动“一报、一片、一站”互补互促,对各级子公司和近300个项目全覆盖;整合人才资源,打造全能型人才队伍,培养多面手。
在十六局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该集团党委宣传部、党办、局办、工会、团委与各子公司党政工团等部门强强联手,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强化思想引领,统筹内外资源,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
整合载体资源,占领舆论阵地。“宣传思想工作就如打仗一样,我们不去占领舆论阵地,别人就会占领。”十六局集团党委全力推动“一报、一片、一站”三位一体互补互促机制,各级子公司和近300个项目全部覆盖无死角,有效占领舆论阵地。
“一报”即创刊于2005年4月的《十六局集团》报,成为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相互沟通的最佳平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阵地。
“一片”即电视专题片。一年5至8部由宣传部拍摄、制作、刻录的宣传片,成为员工们茶余饭后的“大片”。这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形式被主流媒体称为“屏幕政工”,以生动活泼的影像讲述企业好故事,成为独具特色的宣教模式和创新品牌。
“一站”即集团网站。在第一时间传播企业好声音,成为外界了解十六局集团的最佳窗口之一。
整合人才资源打造全能型人才队伍,培养多面手。宣传部门要强起来,首先宣传队伍要强起来。十六局集团投入数十万元购置了12台(套)高清摄像机和用于电视专题片编辑的专业高清非编工作站,分发给12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配备专人负责进行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宣传部还专门增设了音像科,初步打造了一支由10余人组成的电视专题片制作团队。通过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集团、子公司两级单位先后培训基层通讯员200余名。宣传部从中优中选优,建立了一支有一定新闻素养、有一定写作能力的通讯员队伍。各单位还制定了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让通讯员适应复合媒体、岗位需求,培养集采写、摄影、摄像、录音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新闻传媒人才,让人人成为多面手。
整合社会资源,内外联合,扩大舆论影响。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必须上下联手、内外联合,借助中央主流媒体的力量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重点工程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宣传重点工程,就是宣传企业的品牌,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集团公司宣传部根据重点工程的特点,精心策划报道内容。并积极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到施工现场深入采访,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全面开花,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影响深远。尤其是全长32.645公里的世界高原第一长大隧道——新关角隧道今年4月全隧贯通时,宣传部主动联络、全力配合,中央电视台从4月12日开始,连续4天现场直播,成为中国铁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央视直播活动。
宣传部还下功夫发现、挖掘重点工程背后的故事,让那些典型大放异彩。在大力宣传报道黄昌富的先进事迹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宣传报道,一时间,“地下工程尖兵”成为网络热词,他的先进事迹随着企业声名远扬,成为中国铁建的一面典型旗帜。
这些重点工程、典型人物背后的典型事迹,非常具有感染力,通过对这些典型的深入宣传报道,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
(插图:李天一)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