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臣 郑建峰
以宣传重大典型为主要抓手,组织各专业公司人员采写新闻稿件,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分工不分家、宣传“一盘棋”的模式,取得了“1+1>2”的效果。
十二局集团在新闻工作中通过“积蓄、整合、利用”将资源形成优势,进而转化为宣传优势。
翻开近10年的《中国铁道建筑报》,第1名的佳绩赫然在目,2013年又取得不俗名次。在十二局集团的沃土上,通过《中国铁道建筑报》的平台,成长了“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的“新闻顶级高手”。
“积蓄人才资源,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十二局集团注重建设老、中、青队伍,老骨干负责策划和重大稿件的组织,中层通讯员抓好一般稿件的采写,再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热爱新闻事业、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年轻员工,形成了“梯队形”结构。在开发外部媒体资源中,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牵头,各工程公司实行属地管理,既实现了深耕细作,让关系越处越近,又实现了不断“扩军”,让关系越来越广。二公司在太原市,不仅与《山西日报》社、山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处上了朋友”,而且通过经常沟通和联络,与省内多家媒体有了“深交”,成为十二局集团新闻“外交”的得力助手。
十二局集团善于整合新闻资源,凝聚各方优势。10年前,集团公司宣传部就把宣传重大典型作为主要抓手。被视为“筑路禁区”的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即将贯通前,他们抽调6名新闻报道骨干,采访一周,分别以消息、通讯和言论的形式,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和内部报纸进行宣传。在京沪高铁施工形成大干高潮后,他们又组织采访团到各施工项目点采写新闻稿件,进行持续、系统的宣传。这种“大会战”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分工不分家、宣传“一盘棋”的模式,取得了“1+1>2”的效果。
“用好新闻资源,发挥效率。”十二局集团在人员、设备、时间上互通有无,弥补各自的短板。京沪高铁施工过程中,四公司工会指导员刘国占在集团公司京沪指挥部助勤,拍摄了很多优秀作品,供各单位共享。摄影记者贾鹏翼不仅将所有照片提供给企业,还经常被派往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地进行拍摄。如此,十二局集团新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了集团公司领导点题、职能部门协作、宣传部策划、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新闻宣传格局。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