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陈怡
最初买下《绝望锻炼了我》这本书,不是因为它是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自传,只因为它的书名。当时的我正处于绝望、哀痛、困顿中,急需寻找精神上的救命绳索,拉我走出泥淖。当我看到这六个字——绝望锻炼了我时,便认定它就是于万水千山中能治愈我心中所痛的良药。
最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命运却将她推向了一条她从未想象到的艰辛之路,比死还要痛苦的时刻来了。
22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年龄,但作者经历了“心头就像是被刀凌迟般的痛苦”,她的母亲陆英修被人射杀身亡,而她当时正在法国留学,未能陪伴母亲最后一程。尽管看到母亲在青瓦台四处留下的痕迹,她的心就像是跌入万丈深渊般,但是为了让家人从悲伤中恢复,她决心振作,并告诉自己活着的人得好好活下去,因为忙碌的蜜蜂是没有时间悲伤的。她接过母亲“第一夫人”的重任,辅佐当总统的父亲在慈善、济困、医疗等方面全心全力践行“国益优先”理念,并且顺利完成了许多外交重任。
27岁,当她还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时,悲剧再次发生,62岁的父亲也遇刺身亡。5年前,她清洗着沾有母亲鲜血的衣服;5年后,她又清洗着沾有父亲鲜血的衣服。当时的她正在度过比死还要痛苦的岁月,她的身体因为精神上突然受到太大冲击和痛苦而到处出现紫色的淤青,她的胸口像被敲了一根钉子一样,痛到无法呼吸。“9日丧”之后,她不得不带着弟弟妹妹离开青瓦台,回到新堂洞。“看着新堂洞寂静的家,仿佛是被丢在深山中一样孤单无助。”
尔后的18年,她远离政治,寄心学问,四处游历,过着大韩民国普通国民的生活。这18年在外人眼里也许是最艰难、最困苦、最无助的18年,但是她却将这样的日子过得充实、安定与平和。也许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了。
但45岁时,韩国爆发的IMF危机(1997年)深深震撼了作者,她眼看着国人辛辛苦苦累积的成就之塔可能就要瞬间倒塌,决心要走“政治人朴槿惠”这条路,“下定决心要为大韩民国的前途奉献余生,即使将来要越过的山岭再险恶、再陡峭,也不想再犹豫”。她以顽强的毅力、百般的诚意破除陈年积弊,以毫不妥协的原则在政治舞台上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国民和党内成员的信任和拥戴。
60岁时,她又成为新国家党第18届总统候选人并成功当选,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代替父亲返回青瓦台。
27岁离开,60岁返回,她用了整整33年的时间重回巅峰。这33年对于她来讲,世界已经绝望到了尽头。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之际,她一次又一次地重生。而她如何从绝望中重生,则是当时的我迫切想寻找的答案。
尽管我没有作者那么宏伟的抱负,也没有作者如戏的人生经历,但我也经历过平凡人生中比死还要痛苦的时刻,去年几度陷入绝望之中。
去年一年内,3位至亲相继离开了人世。1月,父亲因癌症去世,当时的我正身怀六甲,连送他最后一程都不能实现,就连哭也要顾及腹中胎儿。5月,疼爱我的外婆也因病去世,旧伤未愈又添新伤。7月,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公公尚未抱过可爱的孙子,却又在上班路上遭遇车祸身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接二连三的打击已让我的心疼痛得麻木。
逝亲之痛尚未缓解,又遇纠纷重重,陷入了司法诉讼的拉锯战。
庆幸的是,这时我遇到了《绝望锻炼了我》这本书。与作者类似的经历,更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感触。作者不管命运如何跌宕,也没有改变她在博学和游走中养成的处事温婉态度,以及对生命坚韧的坚守,她不畏艰辛,身体力行,无私无畏,茕茕孑立,在绝望中屡屡崛起,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她告诉我:“所谓人生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一切莫过于此。对战胜了自己的人来讲,其他的人都不是竞争对手。”
我要做的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把苦难看作一段非常苦涩的经验,但也是人生中最昂贵的教训,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自己,坚持下去。我开始积极整理工作和生活,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难以解决的就一点一点地进行,怀揣着无坚不摧的心,勇敢无畏地一步步走下去,无论结果是成功抑或失败。由于我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认真,在工作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去年我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法务工作者,今年也由部门副部长提升为正部长。尽管还有很多压力仍然背负在身,很多难题还有待解决,但我已不会感到绝望,感谢朴槿惠总统用她苦难淬炼所散发出来的圆柔与坚毅,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和从容给予了我启示,赋予了我力量,让我走出绝望的泥淖,活出新的自己。我相信,越是深重的痛苦,越能带来伟大的胜利。
作者单位:二十三局集团八公司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