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淑娟近影 |
□ 黎青川 刘斌斌
“我最佩服的人是我的妻子,这十多年来,她早晚围着三尺灶台为职工做饭,却毫无怨言。”这是笔者在二十局集团四公司第一铁运分公司调研时,安全副主任陈斌对妻子的一番评价。
中专毕业的孟淑娟先后干过电工、试验员。2002年,年仅22岁的孟淑娟只身来到位于陕西神木县的第一铁运分公司做厨师,地点在离此20公里的黄羊城调车点。这是一幢2层小楼,厨房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里面陈设简单,靠里是一墩大灶台,边上搁着一只硕大的塑料水桶和一扇面积不大的揉面板,三面墙大量掉皮,陈旧不堪,一个又小又旧的抽烟机呼呼作响,看得出有些年岁了。但她愣是围绕这三尺灶台整整转了12年。这一干竟干出了名堂,成为舞铲弄勺的高手。
在黄羊城调车站点,有18名清一色的男职工,他们工作量大,饭量自然不小。孟淑娟每次蒸馒头、花卷仅面粉就需要50斤,从摊开面、发面到成型,变为白嫩的大馒头,耗时5个小时。每次出工回来,吃着喷香的馒头、花卷,职工们一个劲儿地夸她手艺不错。而遇到早晚换班,上夜班的吃了晚饭离开后,孟淑娟还得等上白班的人回来吃饭。每天忙完后天早就黑了,她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屋休息。
生活中的孟淑娟自我要求严格,厨房又小又旧,她总是打扫得非常整洁。一道普通的菜,她要反复研究如何做才既省料又好吃,一种蔬菜变着法做出多个种类。孟淑娟性格温顺,为人实在。面对人数多、吃大锅饭的情况,考虑到早晚作业的职工非常辛苦,勤快的孟淑娟总乐意手工擀面,为大家烹制香喷喷的臊子面、鸡蛋面。每每要做米饭炒菜时,她总会提前思考,想方设法做好饭菜。闲暇之余,孟淑娟也会上网查询或翻看书籍学习新菜品,为大家做不同口味的菜肴。
“我是个中专生,多少有点文化,天天围着灶台转,把仅有的一点知识学问都荒废了,不过我从不后悔。”孟淑娟坦然地说。调车点只有她一个女职工,身边连个说话解闷、打下手的人也没有,遇到头痛脑热时,自己也得撑着去干。
孟淑娟与丈夫相隔不远,却很难见一次面,因为铁路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她鲜有时间陪陪丈夫。陈斌偶尔下工地来到黄羊城,小两口才有机会唠唠家常,互诉心肠。那时,陈斌也会匆忙帮妻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弥补对妻子的亏欠。在与孟淑娟沟通时,她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就要做好。再说他为了我专门来到这里,我也要为他咬牙坚持下来。”
孟淑娟有次探亲回家期间,一个司机暂时替她做饭,小伙子想当然地认为现场作业辛苦,做顿饭绝然不能与之相比。但硬扛了5天后,这位司机便坚持不住了,直嚷嚷着让孟淑娟快点回来。堂堂七尺男儿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孟淑娟却做得这么好,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去黄羊城采访的时候,不远处的山坡上植被翠绿,花开正艳,当大家提出给她拍几照片留作纪念时,性格活泼的孟淑娟回答说:“厨房中的我才是最美丽的。”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