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宽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项目部的班前生产调度会。项目经理一口气指出隧道施工现场存在的3个事故隐患,责令作业队立马整改。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发现的问题项目经理是怎样发现的?知情的司机一语道破天机:在深更半夜,在午休时间,项目经理常常“不声不响”走进掌子面。由此可见,安全检查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毋庸置疑,在长期施工实践中,各单位都总结出许多安全管理经验,也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如能不折不扣地落实,许多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人未至而令先行”,又发通知又打电话,甚至还要透露检查的重点是什么,还有的单位把安全检查日期固定化、内容格式化等。这样一来,领导看到的往往是粉饰后的现场,真实面目早被掩藏起来。如此安全检查,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助长基层的形式主义之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安全检查,看的就是“原生态”现场,查的就是“第一手”资料,目的就是真正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到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治病救人”。正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检查就应当“不声不响”、“出其不意”,方能见到效果。首先,这样有助于各级领导了解现场实情和管理真相,保证检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其次,有助于各级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防患于未然;最后,有助于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各级领导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必然会带动全体员工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进而推动单位安全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