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11月10日讯(记者杨广臣 通讯员杨茂森)10月23日,宁岢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在96公里铁路运营线上,安全完成了接触网、牵引变电所、车站信号改造等急、险、难工程施工任务。
“施工方案精准,现场严细监控,坚决遵守规范,是我们练就的安全管理‘内功’。”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保国介绍。他说:“铁路电气化施工高风险是常态,确保安全的关键是如何想到位、管到位、做到位。”
今年2季度以来,电气化公司陆续承建了昆明枢纽、昆阳支线、襄渝等多条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在每天有上百对列车通过的高危作业段,如何保证安全?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卫兵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接触网牵引施工安全交底书”说:“每道工序有两份交底书,一份是安全交底书,一份是技术交底书,‘两书’是方案式的,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今年5月,电气化公司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梳理,把隐患和事故易发点找出来,整改和规避责任落实到人。他们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强力宣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项目员工遵守规范的自觉意识,有效防止“海恩法则”的显现。
项目经理张利生在神朔铁路上介绍正在进行施工的接触网:“一般铁路封锁时间为4个小时,我们施工的时间只有3个半小时左右。所以,施工必须分秒必争。”忙中出错、急中出错是施工大忌,从公司主管领导到机关部门人员都盯在现场,实行一对一监控。项目部除了自己安排安全员、质检员进行跟班防护外,还与铁路供电、电务、通信、信号、工务等部门联手盯防,杜绝现场违章作业。
公司安全总监杨发荣说:“只有对习惯性违章实行‘红线管理’,执行制度不打折扣,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一次在进行接触网电连接线夹安装时,网上工人由于长时间作业手指发僵、力度欠缺,螺母紧固没能完全到位,可能影响通电后的电流传导。技术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发现后,当即组织了返工,做到了安全交底“滴水不漏”。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