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施工企业,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预案便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对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却把预案定义为“内业”资料,闭门造车,脱离施工现场。
有“案”不练,纸上谈兵。检查很多工程项目内业资料,会发现各类预案应有尽有,然而真正将预案演练过的寥寥无几。殊不知不经常进行实际演练,应急预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就难以得到验证,在实际应用时必然会大打折扣,只能是一本没有可操作性的“剧本”。
现场决定预案,外业决定内业。一项预案的制定,必然是根据具体的工程或工序特点,提前预设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横向比较,不同的工程,它的特点和难点、控制点都不尽相同,预案自然不同;纵向比较,同一工程,可能因为其所在的地貌、地质、气候等差异,情况各异。因而,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认真分析该工程或工序的特点,不能抱着“天下工程大同小异”的思想,照搬照抄。
预案是动态,而非静态。翻开一些项目的内业资料,会发现很多预案都是“陈年往事”,都是上场之初,为应付相关检查而制定的预案。其实预案并非一成不变。预案应该随着工程的推进不断改进。比如,很多问题在施工前制定预案时,可能并未暴露,然而随着工程不断推进,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将新问题、新情况的应对措施写进预案。
预案应注重实践性,切不可把制定预案当做应付检查的形式,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给企业造成损失。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