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明明
“混凝土盖板像雪糕般生产,表面细腻光滑,触感如同婴儿皮肤。”“表面如同镜面般反光,棱角分明,平整顺直。”“出厂合格率达100%,如何做到?”
连日来,中铁十二局四公司包银高铁等项目混凝土预制件厂生产的电缆槽盖板、吊篮步板,路基电缆槽及盖板等混凝土制品精致美观,如同工艺品般令人爱不释手,引得全线其他施工单位观摩取经人员纷至沓来,详细询问工艺秘诀。
混凝土预制件是高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混凝土预制件主要依靠人力加工,生产效率和品质难以满足建设要求。“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混凝土预制件始终是困扰高铁建造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巨大的加工数量和日益严格的加工标准让工厂化生产成为必然选择。”包银高铁项目总工程师李政发介绍说。
通过综合运用自动布料机、码垛机器人、码垛升降机、自动翻转机、自动喷涂站等新型设备,自主开发应用混凝土预制件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团队着力构建了混凝土预制件智能生产线。管理人员鼠标一点,即可实现2大类14种型号共计68.5万件各型号混凝土预制构件要素精准投入、生产精准加工,成为包银高铁全线唯一的全过程自动化混凝土预制构件厂。
走进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只见两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预制构件按照程序设定自动传送到各型号自动化智能设备上,实现布料、养护、脱模、码垛全过程流水线作业。作业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将钢筋焊接、混凝土浇筑振捣,以及喷淋养护的时间精控到秒,实现了全自动精准加工生产,加工好的混凝土制品误差率降至毫米级,触感极佳。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与脱模剂用量密不可分,人工作业时容易出现脱模剂涂刷不均匀等问题,影响混凝土外观。”现场技术负责人杨喜虎介绍说,应用全自动生产线,脱模后倒置状态的模具进入空模翻转机实现180度翻转,并由往复式喷油枪按照系统设定,只需15秒即可完成以往人工10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为适应多种尺寸结构形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精准生产加工,他们将智能管控系统嵌入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数据整合、参数设定、精准分析,快速生产各类混凝土预制构件,实现了不同构件生产“一键转换”。“原有的支模、浇筑、养护、堆放等工作流程全部使用机器人替代,根据构件型号设置程序参数,控制布料机实现均匀布料。”技术员张建文介绍说,利用混凝土振动台末端设置的涂刮自动找平装置实现构件表面自动找平,只要在终端输入加工形状、尺寸、规格数据,即可获得规模化的高质量产品。
相较以往人工操作,该生产模式在减少人员配置的同时,实现了混凝土预制件的高效率优质加工生产。据统计,包银高铁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仅需要14人即可完成生产任务,日均生产最高达4000件,成品一次性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显著减少了残次品和返工成本。
通过主动适应新时代铁路智能绿色建设发展趋势,中铁十二局四公司深入推进高铁工程工厂化、智能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以智慧建造为支撑,进一步推动高铁产业化、模块化建设,不断推动高铁建造升级迭代。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