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中铁十二局“铁航”品牌

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之路

田 宇 李佳佳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10月24日   2 版)

    通讯员  田  宇  李佳佳

    走进隧道施工现场,随着检测人员远程遥控操作,一只巨型“黑蜘蛛”正沿着隧道衬砌匀速移动。这是中铁十二局自主研发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也是中铁十二局“铁航”品牌的明星产品。

    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铁航”品牌以“智能工装替代人工”为核心理念,深耕智能建造领域,以“制造—施工—监测”全链条创新为支点,打造“铁航”品牌系列智能装备,推动工程建设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相关成果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标杆。

    锚定智能化:破解行业痛点

    “铁航”品牌的诞生,源于建设者对工程传统检测模式的革新。过去,隧道、桥梁等混凝土结构检测依赖人工高空作业,存在效率低、风险高、数据滞后等问题。“铁航”品牌致力于探索智能化检测新路径,借鉴无人机设计理念,以“无人化、智能化、高效化”为品牌底色,自主研发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填补了混凝土衬砌雷达检测行业无人化、智能化的空白,引发行业发展变革。

    ——无人化作业。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具备空陆两栖作业能力,常用于隧道、桥墩、地铁、墙面等混凝土质量检测,可爬壁或飞行至任意检测位置,通过激光三维成像功能智能判别施工现场障碍,结合北斗卫星导航规划检测路径,携带空气耦合无线雷达实现高空爬壁检测,代替人工高空作业,显著提升检测效率,杜绝作业事故风险。经测试,在平均100米隧道检测任务中,作业时间从传统人工检测的35分钟缩短至11分钟左右,效率提升3倍以上。

    ——全时域监测。机器人深度融合AI与物联网技术,可将数据一键导入至自主研发的混凝土质量智能监控管理平台,通过5G实时回传数据,生成3D影像与AI智能分析报告,构建起“检测—分析—决策”闭环机制,实现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时监测、重大问题秒级预警,推动质量管控从“事后整改”转向“事前预防”。

    ——无线化传输。机器人搭载的自主研发的空气耦合无线雷达系统,如同一个高效的“B超探头”,具备“200米无线传输、5厘米悬空耦合检测、高精度大动态数据接收、嵌入式低功耗数据实时处理”四大核心功能,打破了有线雷达作业面临的电缆距离限制,能够将检测数据无线传输至混凝土质量智能监控系统,形成“前端采集+后台分析”的联动体系。

    聚焦适应性:迭代升级应对复杂场景

    面对高原、复杂地形隧道等特殊环境,“铁航”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技术研发团队经过8次迭代升级,不断调整产品适应性,攻克了高空吸附力下降、非直线测线检测等技术难题。

    以低能耗延长续航时间。在机轮选配上,大胆尝试3D打印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和反复试验,选用丁字形海绵胎机轮,确保摩擦系数符合实际要求。在机轮与机架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精准测量机轮与隧道壁之间的压力,动态调节旋翼转速,优化动力输出,降低与衬砌表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显著延长了高空作业的续航时间。

    以优结构适配复杂环境。机器人沿预设轨迹行驶时,通过重力方向传感器实时校准移动路线,调整行进方向,并利用螺旋桨的反向推力将机器人稳固地“按压”在混凝土表面,强大的吸附力可避免滑落风险。

    截至目前,“铁航”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已在重黔铁路、杭温铁路、雄忻铁路等32个在建项目得到广泛应用,累计测线近20万测线米,以高效检测和数据精准赢得了行业市场青睐。

    拓展多元化:构建全产业链智能生态

    “铁航”品牌产品以“全产业链智能化”为目标,在单点突破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智能工装应用边界,形成覆盖“检测、生产、巡检、养护”领域的技术集群。

    构建全链条智造矩阵。在检测领域,“铁航”预制梁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全地形自主巡航,以“激光+北斗+仿生视觉”技术矩阵破解梁场检测难题,效率提升40%。在生产领域,“铁航”钢拱架智能生产线深度融合智能数控、多机协同与柔性成型技术,全自动完成切割、冷弯、焊接,实现从原材料工字钢到成品钢拱架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生产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30%。在安全领域,“铁航”巡检驿站集无人机停放、充电等功能于一体,以“算法+硬件”双擎驱动,构建覆盖10公里半径的三维立体防护网,成为工程建设的“空中AI安全网格员”;多源平台安防机器人集有害气体监测报警、应急通话、实时监控、消防医疗救援、应急无人机等功能于一体,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的“好帮手”。在养护领域,“铁航”轨道调平机器人实现了轨道调平养护自动化作业。

    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铁航”品牌建立“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成立机器人检测小组,跨越10余个省份完成60多座隧道实测,形成了可视化测试数据库,便于客户全方位了解产品。并提供“检测+培训+运维”一体化服务模式,设立“铁航”飞行学院,为客户后续的培训和资质取得提供全流程服务,更好契合客户需求。

    依托丰富的机器人研究成果,中铁十二局“铁航”品牌研发团队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技术发明奖1项,其他省级奖励17项,授权专利67件,注册“铁航”系列商标6件,并亮相第八届新丝绸之路亚欧博览会、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斩获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金奖,“铁航”品牌逐步成为企业智能建造领域的“金色名片”。

    向“新”而行,中铁十二局将持续深耕智能建造领域,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让“铁航”品牌闪耀工程,“智”造新未来。

锚定国际化 深耕创未来
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正式投产
深部地下空间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跻身“国家队”
中国铁建获第六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大奖
(上接第一版)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青海在建公路最高墩大桥合龙(图)
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