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铁建绞01”是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非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设计生产能力每小时5000立方米,中国铁建港航局依托该船进行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科研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陈 超 摄 | 
|  | 
| 2021年10月30日,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我国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启东H3号海上风电项目首个标段主体工程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可达22亿千瓦时。 于 安 摄 | 
|  | 
| 2021年12月16日,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北方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址Ⅳ1项目顺利完工,实现同年开工同年全容量建成的建设目标。 于 安 摄 | 
|  | 
| “铁建起重5000”是中国铁建港航局斥资打造的5000吨全回转起重船。该船搭载国内首制的闭环动力定位高压配电板和功率管理系统,拥有DP定位和八点锚泊定位系统,最大起重能力达5000吨,全回转起重能力达3500吨,是名 副其实的“海上大力士”。图为“铁建起重5000”进行导向平台安装。 陈春鸿 摄 | 
|  | 
| 2023年12月7日,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南昌港东新港区姚湾作业区综合码头项目(一期)建成交验。作为全国一次性批复泊位最多、岸线最长的内河港口码头,姚湾码头的投运将大幅提升南昌港的物流吞吐能力和运输效率,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强化南昌港在赣江绿色航运的核心地位,并增强南昌市的综合竞争力。 王一丁 摄 | 
|  | 
| 2024年9月13日,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援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顺利移交。该项目是中国铁建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倡议的成果,是“真实亲诚”的又一具体实践,将助力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韩 阳 摄 | 
|  | 
| 2019年11月17日,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国内近海水深最深、施工难度最高的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测风塔顺利完工,创造了国内海上风电领域46米水深测风塔的最快安装纪录。 郭新璞 摄 | 
|  | 
| 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中国铁建港航局全力进军海上风电行业,打造中国海上风电“蓝色引擎”。图为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风场全貌。 于 安 摄 | 
|  | 
| 中国铁建港航局斥资打造的20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2000”。该船桩腿长131米,可在水深80米海域进行安装作业,最大起重能力达2000吨,可轻松胜任深远海、大兆瓦海上风电施工。图为“铁建风电2000”进行风机安装。 刘 赞 摄 | 
|  | 
| 江苏泰州港泰兴港区七圩作业区公用码头,是财政部和江苏省PPP示范项目,由中国铁建与泰兴市投资共建,中国铁建港航局泰兴港务公司负责运营,是一个政企合作的示范港,成为泰州市跨江融合战略支点和长三角常泰一体化区域综合枢纽港,为泰兴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新通道。 冯致远 摄 | 
编者按
近日,由中国铁建主办、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办的海洋经济产业技术高端论坛在广东珠海顺利举行。论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国铁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国铁建港航局建设者正以战新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深蓝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锚定深蓝新赛道。作为中国铁建唯一水工专业化工程局,中国铁建港航局高位布局,制定《布局和发展战新产业实施方案》,将新能源、海洋装备、节能环保等“五大战新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17个细分领域加速落子;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漂浮式光伏”融合创新模式,中标建设山东烟台四十里湾西部海域耕海海洋牧场,参建大连庄河等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累计承揽战新产业项目超124亿元,实现从战略规划到规模发展的重大跨越;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承担跨洋海底光缆铺设工程,创新应用水下机器人施工技术,构建智能化运维平台,为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提供中国方案。
锻造核心硬实力。中国铁建港航局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牵头成立中国铁建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攻关海工通用UHPC浮体、海洋牧场、海底光电缆等核心产业技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在南海复杂海况下成功突破沉桩技术瓶颈,保障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攻克《海上风电混凝土漂浮式基础建造关键技术》,大幅降低建设成本,加速产业商业化进程;自主研发“船岸云”智慧船舶管理系统,在海南金牌港、六横大桥等重点项目推广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查技术,引领智慧工地建设新标准。世界一流的5000吨级起重船“铁建起重5000”、国内最先进的第四代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2000”相继投产,推动海工装备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激活内生新动能。中国铁建港航局以深化国企改革为突破口,构建“1+N”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单船成本核算机制,显著提升运营效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打造多层次科研创新团队,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立360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四能”及“四色”预警等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紧密挂钩,充分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
从高端论坛的思想激荡到海上风电场的绿能涌动,从深海光缆的数字联通到智能船舶的科技赋能,中国铁建港航局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壮阔征程中,永在路上、奔赴远方。
 
      
 上一版
 上一版 
       



 语音读报
语音读报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