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时代潮涌,山河脉动,“十四五”的指针即将走向收官。2021-2025年,中国铁建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每一次回眸都撼人心魄、极不平凡。五年来,中国铁建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嘱托,在高山大海间编织经纬,在深化改革中求变图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最高酒店类建筑……我们以“中国标准”刷新“世界高度”,写下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史诗;党建领航、科技领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经营……我们用“铁建方案”回应“时代之问”,持续重塑发展内核。
五年一瞬,却足以让微光成炬。我们看见“高原先锋”党员突击队将党旗插上海拔5000米,看见“1+9+N”科创体系让铁建AI登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颁奖台,看见“海外优先”战略让世界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铁建样本”;我们听见非洲孩童用豪萨语高喊中国铁建,听见拉美司机用西班牙语点赞“中国速度”。社会责任不是标签,而是实打实的帮扶资金、百余名帮扶挂职干部、超3.5万名注册志愿者,在一次次帮扶助困中得到检验;科技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昆仑号、京华号、梦想号等国之重器的迭代跃迁,是“1235”科技创新战略的强力支撑、新增授权专利超3万件的硬核实力。一个个开创性进展、一串串突破性变革、一项项历史性成就,中国铁建正将所有“不可能”改写成“不,可能!”
山海为证,征程再启,迈向“十五五”的号角已在耳畔吹响,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市场蓝海、新的科技高峰正等待开拓。让我们继续保持奋斗的姿态,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担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中走在前列,共赴万里征程,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本报记者 张 晶 通讯员 彭 特
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辉煌的五年。
“十四五”时期,中国铁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用实干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奇迹。
中国铁建,正以崭新的姿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的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铁建篇章。
奋进,实力更强劲
2025年6月,新建重庆东站投用后,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庆“新地标”。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是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十四五”时期,中国铁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改革三年行动考核、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党委巡视工作、三项制度改革评价中多次获评A级,董事会工作、纪委工作考核多次获评“优秀”。
5年来,我们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规模持续扩大,新签合同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营业收入稳定在万亿元水平,实现了高基数下的持续增长。连续20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跃升至第10位。
质量持续提升,企业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利五率”主要指标稳中有进,以扎扎实实的业绩,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贡献了“铁建力量”。
5年来,我们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建”证交通强国——
京雄城际开通运营让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深中通道通车让深中两地30分钟直达、京新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有序推进……中国铁建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坚决有力,深度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和“两重”建设,用一项项超级工程托举起流动的中国。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铁建累计修筑4800多公里跨江越海桥梁,4700多公里穿山越洋隧道;参与修建5500多公里高速铁路、5200多公里高速公路、1400多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83次获鲁班奖、国优奖,“铁建品牌”的金名片闪闪发光。
5年来,我们坚持传统与新兴协同推进,迸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产业方面,全面加大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构建“8+N”产业格局,加快“六化转型”,巩固升级传统产业。统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锻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目前,企业已具备全产业链扩张和协同能力,并形成集科研、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维护、运营和投融资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战新产业方面,制定中国铁建中长期发展战略,开辟“五新赛道”,细化为8大战新产业、24个重点领域和80个细分赛道,明确战新产业重点领域和职责分工。强化政策激励,抓好组织推进,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竹基复合材料等领域蓬勃发展,初步构建了“储备一批、推进一批、落地一批”的阶梯式发展格局,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5年来,我们坚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提升年、深化年活动,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政治引领力不断增强。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始终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深入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深化巡视巡察、内部审计,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
改革,活力更澎湃
改革,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中国铁建勇做改革攻坚的“开路先锋”,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厚——
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进一步优化,外部董事结构转变为专职为主,董事会对经理层业绩考核权全面落实到位……中国铁建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持续完善集团本级公司治理,进一步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
深入落实“精干、精简、精细”要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四能机制”,推行“五个价值”考核,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提质扩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科改行动”“双百行动”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在国务院国资委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评A级,位列央企第11名、建筑央企第1名;截至目前,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台账中的119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创新动能更澎湃——
建设极端环境隧道智能建养领域、工程软件领域、智能隧道工程装备领域3个中国铁建原创技术策源地;牵头承担国家发改委“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及关键零部件攻关”项目,攻克17米级以上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和相关核心基础件系列关键技术……
中国铁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搭建“1+9+N”创新体系,建立“青苗技术库”,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成果产业化应用,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沙漠铁路、地下空间、水下隧道、桥梁运架装备、地下工程装备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铁建根魂的科技创新之路。
“十四五”期间,中国铁建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2025年达到2.19%,全系统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2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55项,制定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33项,获得省级工法2201项,新增授权专利30150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1家。实现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国专利金奖、IEC国际标准三个“零”的突破,连续五年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考核中加分。
建立全级次穿透式管理体系,精准赋能全链条提质增效,管控能力更强劲——
推动精细化管理是新时代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穿透式管理是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招,也是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
中国铁建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要求,出台63项重要制度办法,建立健全“1+N”制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管理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一体化技术平台深化应用,初步实现“采、存、通、用、管”全流程闭环,不断提升数据资源整合效能,让数据成为决策“千里眼”。深入开展供应链管理提升行动,物资采购由招标采购向集约化提档升级,加大对存量实物类资产盘活力度,积极对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等,一系列精益化管理举措为中国铁建汇聚点滴效益,企业管理全面提质升级。
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各级执行力和管理水平,发展基础更牢固——
“大监督要不断在完善机制上、在持之以恒上、在穿透到基层上、在动真碰硬上再下功夫。”中国铁建统筹高水平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职工民主监督等协同联动的“大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强化政治监督,做实业务监督,做深日常监督,推动“大监督”与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
他们强化巡审联动、纪审联合,以同级监督、督查督办、“四不两直”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各项工作部署和制度办法“一竿子插到底”,并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海外,成果更丰硕
2024年9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的共同见证下,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与相关方共同签署《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铁建参与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又一务实举措。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铁建持续推动“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制定发布《海外中长期发展战略》,组建推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展高端经营、品牌宣介,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开创了海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依托一个个具体项目,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跨越山海,扎实有序推进——
从全球最高酒店类建筑迪拜蓝天酒店,到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从中国海外第一条全产业链“中国化”铁路项目亚吉铁路,到新陆桥关键一环中吉乌铁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处处闪耀着中国铁建的身影,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8500公里、城市轨道260公里,公路8900公里,运营维护铁路和城轨超过3000公里,桥梁126座、港口3座、机场29座,输变电线路300公里,骨干通信网络3000公里。
5年来,一条条宽广的高速公路、一座座高耸的桥梁、一个个高效运行的港口和机场,让“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大大提升了世界经济连通性,“中国名片”越擦越亮。
日益健全的“软联通”,在共建国家间架起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桥梁——
“亚吉铁路运营期间,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培养了3000多名掌握中国铁路标准、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本土专业人才。”据介绍,亚吉铁路还成功带动一大批中国铁路设计、施工、装备制造、机车车辆、运营维护等产业链上下游数十家企业共同走进全球市场,为全球市场提供最优质的中国产品和服务,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以及管理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
从非洲到亚洲、东欧、南美,从铁路、公路到机场、港口、矿山,再到风光电、供水、污水处理,从劳务输出、施工生产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工业园区、地产开发、制造出口,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融进去、扎下根,中国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有力支持了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5年来,互帮互助的“心联通”持续深入——
赞比亚卡夫河供水项目每日可提供5万立方米的清洁饮用水,惠及数十万居民;广泛参建吉布提、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鲁班工坊”,有力提升相关国家职业教育水平,跻身在非建设工坊最多的中资企业之列……
中国铁建坚持融入当地、造福当地,先后参与实施了一大批供水、学校、医院等“小而美”民生项目,为所在地区民生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实施具体项目的同时,中国铁建还坚持“授人以渔”,与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高校合作,通过“1+4”或“3+2”学制的形式,联合培养了200余名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籍留学生;与长安大学合作,推动建设了非洲首所交通大学——尼日利亚交通大学,树立了两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培训领域合作的典范。
目前,中国铁建在海外员工超过12万人、当地籍员工超10万人,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CRCC”品牌赢得了更多信赖与认可。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中国铁建海外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稳中有进,海外业务遍及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从2021年的第11名上升到2025年的第9名,位列央企第一方阵。
担当,行动更坚定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铁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职责使命,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全力参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用实际行动书写大爱担当。
风雨同舟,主动践行央企社会责任——
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中国铁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接续助力乡村振兴,坚持一地一特色,打造了“铁建阳光”“铁建臻选”“四方书院”等帮扶品牌,累计直接投入和引入帮扶资金26亿多元,派驻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12人,组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0余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十余个。连续4年获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最高等次评价。
在群众危难关头及时伸出援手。抗洪抢险大堤上、抵御台风最前沿、抗震救灾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铁建员工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北京丰沙铁路中断、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暴雨……一次次抢险救援,每一次他们都是率先到达现场、即刻投入抢修作业的队伍!
共建共享,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让职工生活幸福是“企之大者”。5年来,中国铁建职工收入稳步提升,劳动合同签订率、“五险”覆盖率100%。坚持关爱和提素相结合,推进职工生活品质提升“五十百千”行动,组织实施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活动,构建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关爱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引领职工创新创效。依托“青”字号品牌,动员广大青年岗位建功、挺膺担当。
传承发展,厚植文化根脉——
中国铁建始终坚守“听党指挥、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赓续“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红色血脉,加强铁道兵精神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制定实施企业文化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布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纲领、品牌宣言、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开展品牌引领行动,弘扬首批“十大精神”,公开发行影片《峰爆》等。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排名连续5年上升至26名,入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百强,获评新华社“2023-2025品牌全球传播力担当榜”第7名,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大潮激荡,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铁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铁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