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打造文化广场 创新教育载体

冯宏超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8月08日   3 版)

    本报吕梁8月7日讯(通讯员冯宏超)夏日的晨光为太行山麓的袁家村铁矿镀上一层金辉,安全文化广场上的警钟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近日,在亚洲最大单体露天铁矿太钢袁家村铁矿,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与业主单位合建的安全文化广场正式揭牌启用。这座占地超万平方米的沉浸式安全文化阵地,不仅是矿山安全生产的“精神家园”,更标志着双方在“制度刚性约束+文化柔性浸润”双轮驱动模式下,为超大型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太钢袁家村铁矿自投产以来,连续十余年保持“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安全文化广场的落成,正是该项目制度和文化双重赋能,将安全管理从“被动约束”向“主动浸润”升级的关键实践。

    “这里不仅是景观,更是一部立体化的安全教科书。”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王继野介绍,广场以“可视化、场景化”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建筑、景观与艺术的融合,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见于细微。晨光中,镌刻着安全誓言的文化长廊泛着暖光;转角处,法规条文影壁以通俗图解传递法治力量;步道旁,220吨别拉斯矿用卡车以“攀爬姿态”定格,既是对矿区复杂地形的艺术写实,更象征着双方“携手攻坚、共攀高峰”的合作精神。

    走进广场,每个角落都藏着“安全密码”。锦鲤池畔,活水养鱼,寓意“安全如活水,生生不息,生命如锦鲤,弥足珍贵”,以灵动意象诠释安全与生命的辩证关系;四色彩虹阶梯则暗藏“视觉预警系统”,红、黄、蓝、绿四色台阶层层递进,每一步都对应着安全意识的提升阶梯,让员工在日常通行中完成“安全认知强化”;矿卡模型旁的互动屏上,实时跳动着矿山安全数据,将抽象的“本质安全”转化为可感知的数字脉动。

    “我们希望让安全文化从文件走向生活,从企业渗透到家庭。”王继野指着广场规划图介绍,后续他们将开展“安全文化嘉年华”“家庭开放日”等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亲子安全课堂等形式,让安全理念从“企业要求”变为“全员自觉”。

胡斌:创新铸器的“破壁者”
为基层减负切莫“换汤不换药”
关爱工友 平安度夏(图)
“微课堂”讲活制度 闭环监督筑牢防线
打造文化广场 创新教育载体
严管厚爱筑防线 鏖战高温保安全
凝心 赋能 筑家
倾心施“凉”策 施工掀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