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本报评论员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8月08日   1 版)

    本报评论员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国铁建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关于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如重锤击鼓,在企业上下激荡起向“新”而行的浪潮。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系统变革,通过攻克“卡脖子”难题、重塑产业生态、重构发展范式,推动企业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的跨越。

    回顾中国铁建发展历程,每一次生产力的跨越都源于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如今,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新质生产力更意味着要转向“科技赋能、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发展新范式。这既是破解发展瓶颈、突破增长天花板的现实选择,更是中国铁建践行“交通强国建设主力军”使命的责任担当。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必须下好“先手棋”。握紧核心技术的“王牌”,才能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扛鼎担当。坚持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要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为落子点,集各级合力攻坚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北斗应用等国家战略任务,彰显“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同时,聚焦“三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采购绿色通道,让企业内部创新成果在更多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更要打破成果转化的“玻璃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主导行业标准制定,将技术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变革是“关键路径”,必须打好“组合拳”。面对传统基建市场饱和、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局,要以“双轮驱动”破局。一方面要以战新产业开拓“新蓝海”,通过建强产业信息库、加速青苗技术孵化与标的寻源,以科学决策锁定赛道;拒绝风口盲从,动态优化布局;用好投资并购这一关键抓手,高效整合核心技术;紧盯机遇,推动相关产业扬帆出海。另一方面要以数智化打造“加速器”,借央企数字化转型东风,深化“人工智能+”实践,将灯塔工厂打造为智造“样板间”;打通项目管理、智慧司库等系统,让数据成为决策“千里眼”;构建穿透式监管闭环,实现管理效能跃升。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是“根本保障”,必须激活“源动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人才是最具活力的“赛车手”,要不断优化“1+9+N”科技创新体系,出台系列配套管理办法,让研发投入“多元筹措、稳定增长”;健全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市场化机制,在产学研融合中践行“共投共享共担”,让创新者“名利双收”;推进“百-万-百万”工程和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组建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库,让人才队伍“青蓝相继”。同时,要落实免责机制,消解科创人员“创新怕犯错、研发怕失败”的顾虑,为创新容错,让新质生产力“种子”在铁建沃土中扎根生长。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核心在“新”,根基在“质”,目标在“力”。唯有锚定长远、谋划未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夯实根基,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锐意进击,方能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时代赛道全速驰骋。

中国铁建党委举行2025年第1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戴和根到中铁二十二局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四不两直”检查督导
“铁建阳光”万全学子到京开展研学活动
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中国铁建首个大型投建营一体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项目投运
出海三十年 筑强“增长极”
织网京津冀 再闯高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