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坚决扛起稳增长责任

本报评论员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8月01日   1 版)

    站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中国铁建召开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以冲锋冲刺的姿态和蓄能蓄势的考量,传递出“坚决扛起稳增长责任”的强烈信号。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中央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稳增长不仅是经济责任,更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今年以来,中国铁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蹄疾步稳推进中长期发展战略,各子战略相继落地执行,以线扩面推动企业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化进程挑战增多,国内建筑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能还未充分显现,稳增长仍面临多重压力。循着研讨班画出的“路线图”“施工图”,全系统要上下同欲、加压奋进,奋楫“第二增长曲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坚持外部拓展与内部挖潜相结合,做大市场“增量”。只有激活市场“一池春水”,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源头活水”。一方面,要高扬经营龙头,以“加法”增活力。“四稳”后的新政策“组合拳”,为我们稳住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要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稳中提质,强化源头、技术、品牌营销,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不断提高订单质量。另一方面,要深挖内部潜力,以“减法”破壁垒。推动精细化管理向各业务板块、各管理链条全面延伸,持续深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行动,加快供应链数智化发展,引领技术、组织、模式、流程、场景全面创新,推动供应链从“成本控制工具”升维为“价值创造引擎”,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要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内部市场,推动内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提升改革“成色”。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整体性思维加以把握。现在距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时刻,还剩不到半年,要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取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改革成果。同时,加强对已完成重点改革任务的“回头看”,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巩固深化改革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针对“建立全级次穿透式监管体系”、落实“精干、精简、精细”要求中的短板弱项,要提升改革攻坚能力,持续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扎实推进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专项行动,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要将谋划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注重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重塑未来核心竞争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内控合规和防范风险相结合,构建安全“屏障”。稳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面对繁重改革发展任务,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有时甚至要与风险“共舞”,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增强“免疫力”,打好“持久战”。持续完善“大风控”“大监督”工作机制,打造全方位监督网络,有效防范财务资金、投资、法律合规等领域风险,坚决遏制风险增量,有效化解风险存量。同时,要增强“抵抗力”,打好“突破战”。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等针对性措施,靶向攻坚清除“病灶”,巩固延续稳的态势。

    击鼓催征“稳”驭舟。只要锚定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就一定能在奋进世界一流新征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铁建积极投身北方暴雨抢险救灾
中国铁建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战略擎旗破浪行 立体协同拓市场
巧绘城市新图景
坚决扛起稳增长责任
西十高铁全线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