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曙光 通讯员 韩佩利 江 健
日前,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上海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静安区彭一小区建设圆满收官,翘首以盼的2110户老街坊、老邻居,终于迎来“回家”的日子。
曾经破旧不堪的40幢旧房,已被17幢崭新的多高层住宅代替,不仅户户有阳台、进出有电梯,还配套建设了1600多个车位的地下两层停车库,彻底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小区旁边,一幢6层172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和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72岁的“土著”赵启明有些恍惚:“旧貌换新颜,有点找不到家了!”
急政府之所急:“抢”出来的民心所向
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位于老闸北区的彭浦新村曾是工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才有资格分到这里的房子。彭一小区是彭浦新村首批建成的房屋,随着60多年时光飞逝,昔日荣耀一点点褪去:厨卫合用给生活带来不便,小区设施老旧、配套不足,房屋外观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周边环境更是集“脏乱差”于一身,小区居民实施旧房改造的想法日益强烈。
2021年9月,彭一小区正式启动搬迁。中铁二十四局进场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不能等,也等不起”的重点民生项目。等不起——2110户居民每月过渡安置费就达800多万元,早一日建成就能省下一笔不小开支;等不了——小区居民超过四分之一为高龄老人、重症患者、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体,急切盼望有生之年实现“回迁”;等不得——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中心城区,旧楼房形象与高楼大厦形成巨大落差,居民追求品质生活环境的愿望迫在眉睫。
2021年12月,彭一小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中铁二十四局就将“赶进度”摆在首要位置。他们采取“挂图作战”方式,科学统筹,精细管控,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突破。为将因延误的工期赶回来,项目团队紧急动员,500余名建设者放弃休息,日夜不停加紧施工,最高峰时现场工人突破千人,最终圆满完成节点任务。
“快一些,再快一些。”项目团队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现场进度势如破竹——中标1个月内进场开工,开工1年内完成大底板浇筑,2年主体结构封顶,3年完成装修、设备安装及配套建设,不仅安全质量全面受控,还提前半年竣工交付,仅安置过渡费一项就能为政府节约数千万元,央企速度和央企品质再次赢得认可。彭浦街道领导竖起大拇指:“‘抢’出了真金白银,更‘抢’出了民心所向!”
想群众之所想:“人生后半场过得更有滋味!”
与传统商品房不同,作为上海全市非成套旧住房改造项目中设计最复杂的小区,彭一小区原始房型多达282种,经设计单位不断归并优化后仍有94种。不仅要将厨房、卫生间由合用变独用,还需增加阳台、电梯等设施。项目经理赵峰带领技术团队与设计单位反复沟通,并深入研究每个户型的特点,精心制定“一户一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不断优化工艺流程,严控过程质量,确保每套房子都能得到居民认可。
只有想群众之所想,与周边居民拉近距离,才能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在彭一小区改造项目工作三年,项目党支部书记陶勇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小区居民和项目团队成员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融洽的转变,现在很多都处成了朋友、邻居。居民有事总会来找他们帮忙,施工中遇到需要协调的地方居民也全力配合。项目党支部和街道办、居委会联合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带头成立文明施工小分队,主动修缮周边道路、疏通水管、搭建便民车棚,通过解读相关政策、调解各类矛盾、提供上门服务,双方建立了互信,增进了友谊。
群众能想到的提前想到,没想到的替他们想到。中铁二十四局配合地方政府,改造期间将小区内80多棵香樟、银杏等树木迁移养护,那座见证上海解放历史、陪伴几代人童年的碉堡也被临时异地安置。居民回迁之前,这些“老伙伴”早已回归原位。
一切都变了,一切又还没变。
周围都是老邻居,村史文化馆也被完整保留,“工人新村”的落寞成为过去,光荣印记得以保留。72岁的周红顺走进新房,回想过去7个人挤在26.5平方米“老破小”里的日子,他笑得合不拢嘴,“房屋品质一点都不比旁边新盖的商品房小区差,人生后半场要过得更有滋味!”
应时代之所需:“上海经验”推向全国
“通过参与彭一小区旧房改造,不仅积累了业绩,锻炼了队伍,还叫响了品牌,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中铁二十四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为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实现安居梦的同时,企业正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和主业优势,抢滩布局城市更新市场,全力打造危旧房改造品牌,开辟新的赛道。 凭借过硬的管理实力和良好的群众口碑,原项目团队已“转战”蕃瓜弄小区,在这个上海市中心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续写荣光,而随着嘉定、宝山等地多个城市更新、老旧房屋改造和安置房项目落地,企业在属地滚动发展,创造市场、现场“两场联动”的经典案例。 “彭一小区旧住房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是‘彭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的完成,彭浦新村成为上海首个率先完成成片非成套旧住房改造的街镇,20年旧改经验总结形成的“彭浦模式”,已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样本推广到了全国多个城市。 出效益,出人才,出经验,出品牌。依托彭一小区项目,中铁二十四局总结出包括“旧改123”工作模式(即坚持1个核心:以人民为中心;搭建2大平台:“党建联建”工作室和“幸福空间”工作室;抓好3项工作:回应民生关切,推动优质履约,履行社会责任)在内的多项管理成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中央层面城市更新支持政策正加快落地,这更加坚定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深耕精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市场的信心。
面向未来,中铁二十四局将不断总结和推广“上海经验”,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