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耕好物资“精细田” 守护成本“生命线”

王胤达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7月18日   2 版)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通讯员王胤达)“我们创新实施定制规格模板布置方案,全面开展模板翻样排版,针对现场需求进行定制化加工,折合压降非实体费用达31.4%,实现创效增收。”日前,在中铁建设基础设施公司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交流着精细化管理经验。

    该项目位于四川宜宾市海瀛工业区,是当地重点民生工程,其中项目分属的乡村振兴农特产品综合产业园(牛犇地块)总建筑面积达31000平方米,规划建设4栋四层标准化厂房,涉及大量结构性施工。

    项目团队从“三项策划”阶段入手,秉持公司“以经济测算为前提指导实施”的指导方针,针对传统整模施工存在的周转率低、整板切割损耗率高等痛点,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创新采用了“定制规格模板+标准板”组合方案,减少标准模板的现场裁切量超6000平方米,全面压降采购成本。

    “我们为每张模板印刻了独立编号,赋予其专属‘身份证’,确保对号入座的同时实现使用过程追溯。”该项目负责人姚远介绍道。实际应用中,项目团队推动公司“一张表”管理迭代更新,将带有“身份证”的模板,纳入主要材料“四量对比”分析体系,现场网格化工区以日报形式反馈使用消耗量,商务、物资、工程、技术部门联动对比策划进行动态纠偏,在降低损耗的基础上,打造模板“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

    提升周转效率是关键。项目团队以梁侧模板为突破口,通过合理分段施工、科学设置支撑架立杆间距,确保梁侧模板能够顺利拆除,进而实现周转利用,此举显著减少周转料重复采购,同步降低了模板在使用后因遇水腐烂、风吹日晒等原因造成的额外损耗。

    为加强过程管控,项目团队还编制了现场管理标准化手册,与劳务班组签订责任书,实行精细化考核,进一步规范劳务人员具体操作,倒逼作业流程标准化,全面强化施工人员成本意识,实现从“源头”节流。

    “在一系列‘组合拳’下,项目部物资周转料非实体成本节支超100万元,更提前20天完成了标准化厂房主体结构施工。”目前,公司已全面总结该项目创新经验,梳理形成标准化指导意见,推广至公司同类在施项目,持续释放降本效能。

辟路沙海筑通途
耕好物资“精细田” 守护成本“生命线”
“装”出来的“好房子”
我国最长地铁环线穿越长江隧道贯通
复航500天,小清河智慧航运显成效
重庆首条全自动驾驶轨道线路实现“长轨通”
为了2110户居民的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