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显正 黄 飞
近年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五公司深入贯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锚定精细化目标,从“策划”与“评价”两个方向发力,驱动项目管理向精细化深水区挺进,将精细化管理举措转化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力。
上场谋篇 精雕细琢绘价值蓝图
“项目未动,策划先行。”项目策划被五公司赋予新的战略高度,他们摒弃模板化思维,转而强调差异化的“一项目一策划”。对于更高速度等级要求的铁路项目——成渝中线,该公司将项目策划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对于盘兴、成达万等传统参建铁路项目,则聚焦精品工程的深耕细作。“策划如同量体裁衣”,该公司负责人说,“成渝中线追求突破和高度,要树立行业标杆;盘兴线则要将品质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为客户、行业、社会贡献卓越价值。”这种差异化思维在成都地铁项目群应用成效格外显著,项目团队用定位“分高下”,以科学精准的定位研判,打造出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深度融入策划阶段,是该公司提升项目策划品质的关键路径。他们自主研发的“接触网全参数可视化预配软件”应用于渝昆高铁等项目,通过精确的参数模拟与可视化预配,实现施工质量“一次成型、成品、成精”,显著降低因返工与后期调整造成的浪费。“技术在策划阶段介入,问题在图纸阶段消解。”渝昆高铁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技术预控能力的精准使用,更是对效益源的深层挖掘。”该项目通过对工序衔接的深度策划,将接触网支柱组立、电缆沟移交等工序巧妙衔接在铺轨环节之前,通过施工效率的显著提升,进而节约了综合成本。
联动控本 成本核心的精准把脉
五公司聚焦价值创造闭环,将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度融入项目全周期关键环节,企业算量中心深度介入,从招标清单到最终结算,“中标量、施工图量、定测量、实际完成量、结算量”五本台账环环相扣,都得到严密监控与动态纠偏,形成严密的工程量管控闭环。这套机制有效锁定了量差风险,为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公司坚持信息赋能,引入“MRCAR”车务管理系统,实现对使用车辆的信息化管理。“大数据分析优化了车辆调度和维保计划,每年为企业节省20%的车辆预算开支。”公司设备管理团队通过数据佐证,紧扣工期节点和地方政策,着力探索物资管理这个效益深挖点。
考核激活 全员创效的动能引擎
激活人的潜能、释放机制活力,关键在于一套精准有力的考核体系。围绕这一理念,该公司创新构建“分期、分段、分阶梯值”三分式考核兑现机制,通过精准考核,打破兑现周期长的瓶颈,树立“效益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分阶梯值”是精准考核的关键,针对项目效益责任体系,公司创新设置基础目标T1与奋斗目标T2。“T2值不是凭空拔高,而是综合项目特质、历史评价数据、变更潜力等因素的科学测定,让项目‘跳一跳’够得着。”分管经济管理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介绍说,“在大监督联动机制保障下,项目团队可分享T1以上20%、T2以上30%的超额利润,且达成T2后的创效分享额度不设上限,充分践行‘超额利润分享’理念,激励项目团队挑战更高目标。”这套机制清晰界定了责任与收益,使目标设定与效益贡献精准匹配,考核激励杠杆作用显著增强。
“分期”与“分段”是为兑现周期做出的人性化调整,目的是让激励及时抵达创效一线。对于渝昆高铁等长大铁路项目,推行的分段考核是在重要区段或先开段高质量建成后,立即启动的兑现程序;对于维管类项目,则实施分期考核兑现。在科学评估延续性收益的基础上,这种结合当前管理成效,前瞻性启动的考核兑现,有效将公司激励及时转化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现实动力,项目一线“重效益、比贡献、求实效”的氛围日益浓厚。
复盘精进 经验沉淀到管理跃升
项目主体的完工,恰是管理智慧淬炼与价值放大的新起点。对此,五公司创新将后评价工作“关口前移”,深度融入在建过程。“我们要求在建项目按后评价标准,动态归集成本要素,构建清晰的成本指标框架”,负责后评价工作的该公司经济管理部副经理宁娜梅介绍说,“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最终评价效率,更是确保评价结果精准赋能未来项目的关键。”
项目复盘的精髓,在于将经验传承转化为生产力。贵广高铁提质项目对接触网专业的后评价成果,直接优化了柳南客专三级修项目的标前策划与成本管控;成昆铁路项目创誉创效的经验,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宝贵借鉴。“后评价提炼的‘真经’,成为新项目策划的‘导航图’和风险防范的‘预警器’,”宁娜梅逐一举例说,“渝昆高铁项目综合放缆包件提升效率的经验,已在公司参建的成渝中线项目应用,驱动精细化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从精准“谋篇”到联动“控本”,从考核“激活”到复盘“精进”,五公司以“策划、评价”双轮驱动的闭环管理,构建了目标可量化、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提升的精细化体系,将精细化管理举措“拧”成了效益提升的硬实力,助力企业在市场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