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八角寨六年岁月

王 宇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6月20日   4 版)

    □ 王  宇

    2019年的夏天,怀揣着对文旅行业的憧憬,我加入了铁建投资八角寨项目团队。报到那天,看着偌大的沙盘,我听到同事们自豪地说道:“看,这就是我们的‘战场’,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桂林丹霞·八角寨景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片丹霞地貌璀璨夺目!”

    初到八角寨,我被它的原始野性之美深深震撼。但如何在这片“丹霞之魂”上动土建设,而不损其分毫?公司的理念掷地有声:“保护优先,顺势而建”。这绝非口号。我亲眼见证了大家近乎“笨拙”的坚持:大型机械在山脚下止步,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肩挑手扛,把建材一点点运上山,小心翼翼地在指定位置搭建。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避让着脆弱的山体和珍贵的植被,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景区初步开放后,我们的角色悄然转变。目标不仅是吸引游客,更是守护这片无价遗产。山风烈日,崎岖险峻,看着曾被踩踏的角落重新焕发生机,我深刻体会到“四季有绿、步步有景”背后,是山体自然恢复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就是这片丹霞的守护人。

    人们常说:“文化是灵魂。”为此,我们动足了脑筋。地质科普馆的筹备,让那些亿万年的地质奥秘被生动解读;气象研学基地的落成,让变幻的风云也成为课堂。当古老的非遗展演融入奇幻的丹霞情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时,那种“自然遗产+文旅+社交”三位一体的传播力量,令人振奋。篝火晚会上非遗传承人的吟唱,围炉煮茶时游客脸上的沉醉,都让我确信,文化真正“走入了游客心中”。

    要成为“世界级”,必须拥抱新潮流。景区陆续推出了飞拉达攀岩挑战、越野登山赛等特色项目。当我第一次站在悬崖边,看着勇敢的年轻人挑战“可攀爬的丹霞”品牌项目,那份活力感染着每一个人。山顶的“悬崖咖啡”开业时,成为爆款打卡点。游客们一边品味香醇,一边将壮丽山河框入镜头。这些新兴业态,让古老的丹霞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作为中国铁建文旅的“首子”,八角寨肩负着更深的使命——乡村振兴。景区90%以上的一线员工都是本地村民,看着他们从田间地头走向服务岗位;看着村里的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看着“旅游+就业+研学”的模式逐渐构建起可持续的乡村经济生态,我深切感受到“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以农富民”的融合正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我们建设的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家园的未来。

    六年弹指一挥间。站在八角寨的观景台上,回望这赤壁千仞,我看到的不仅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更是我们中国铁建文旅人用汗水、智慧和敬畏之心,在这片世界遗产地上刻下的奋斗足迹。未来,在中国铁建的持续赋能下,八角寨的故事还将继续,而我,很荣幸,是这壮丽篇章的书写者之一。作者单位:铁建投资

以铁建视角写全国一卷高考作文
乌兹别克斯坦青年的成长之路
清正廉洁(插画)
八角寨六年岁月
书法(图)
马影入湖天(图)
张金辉的烦心事
父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