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国铁建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在京召开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议暨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会议以案说纪、见人见事,直指病灶、触及灵魂,发人深省。
开展警示教育是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面对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物资采购、分包管理等权力运行“高危地带”,如何筑牢防腐堤坝?关键在于深入开展相关专项治理工作,让警示教育真正成为一剂直抵灵魂深处的“清醒剂”,以有力震慑警示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
直抵病灶,把稳用权“方向盘”。警示教育要产生雷霆之力,必须直抵贪腐风险病灶,精准“点穴”。工程建设领域资金密集、环节众多,权力寻租风险潜藏于项目审批、分包决策、材料验收等细微环节。警示教育需聚焦这些高危岗位,根据不同业态、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教育对象的特点,用真实案例“解剖麻雀”,分层分类剖析,形成“案例库”,让党员干部从“案中人”的惨痛教训中,摒弃“看客心态”,放下“小事小节,问题不大”的侥幸,真正看清自身责任边界的红线所在。
触动灵魂,系好廉洁“安全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触动灵魂需要“沉浸式”体验与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习教育推进过程中,不少单位引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开展警示教育,例如组织参观监狱、旁听庭审,让冰冷铁窗与沉重忏悔直击心灵;利用数字化技术还原关键岗位廉洁风险场景,使受教育者在虚拟抉择中感受贪欲深渊;制作“落马者”现身说法视频,用“身边人”的血泪教训唤醒沉睡的警觉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务实举措。“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典型案例转化为可感可触的震撼体验,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拒腐防变才能成为内在自觉。
长效浸润,严守纪律“信号灯”。警示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效力的持续释放需要制度保障与文化滋养。一方面,将警示教育融入企业日常管理链条,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紧密衔接,形成常态化监督压力。另一方面,大力营造崇廉尚实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家庭助廉、廉洁承诺、典型宣传等柔性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廉洁从外在约束升华为价值共识,让“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效益优良”的目标变为现实。
激浊扬清乾坤朗,清风正气好扬帆。作为一支拥有12万名党员、30多万员工的建筑行业“国家队”,中国铁建全体员工当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恪守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汇聚力量,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