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修平 齐鹏飞
中国铁建港航局敏锐捕捉海上风电巨大的市场潜力,自2018年起积极布局,致力于做海上风电建设优质服务商,先后承揽18个重大海上风电项目,累计承建项目总装机容量突破360万千瓦,合同额超180亿元,跻身国内海上风电建设第一梯队,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及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铁建动能”。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与陆上工程建设不同,海上风电在海上施工,受地质、海况、天气等影响,对大型船机设备依赖性强,专业化船机设备是决定项目实施能力上限、实现项目完美履约的“法宝利器”。
为成功进军海上风电领域,中国铁建港航局斥资4.5亿元打造了国内首艘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船——“铁建风电01”,拥有了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铁建风电01”集自升平台、自航运输、打桩施工、起重安装、动力定位、远洋调遣、近海作业、智能化施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配备了当时国内最大的IHC-S3000液压打桩锤及8米抱桩器,能够独立完成海上大型风机基础沉桩及风机安装等全流程施工,配备DP-2动力定位和四点锚泊两套定位系统,操作机动灵活,可在八级风力下实现精准定位,有效增加了作业窗口期,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及安全性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铁建港航局凭借该船成功安装了国内8种风机机型,在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大放异彩。
此外,面对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他们对自有半潜驳“铁建潜01”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为坐底式风电安装船,满足了浅水海域风机安装施工任务,创新使用2台绕桩式起重机,大大提高了风机组件吊装作业效率,在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Ⅳ1项目实现单月单船安装12台风机,刷新了国内高纬度地区施工最快纪录。
诚信履约,决胜“抢装潮”
2021年是实施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海上风电项目的“抢装潮”让整个产业链供需变得非常紧张,资源竞争加剧,风电安装船价格飞涨且一船难求。
对中国铁建港航局来说,“抢装潮”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建3个项目必须全部当年完工。面对当时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项目——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址Ⅳ1项目高盐雾、大温差、风暴潮频发等极端天气,他们创新改进“桩底溜尾钩法”“平衡梁单机抬吊”“叶片穿甲板”等施工工艺提高工效,创下46个小时1台的国内同级别海上风机单台安装最快纪录,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全容量并网”的建设目标。在当时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启东海上风电项目H3标段,他们采取安装船在浅水区进行风机组件、物料倒驳,带货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施工模式,成功攻克复杂海况施工难题,最终以领先全场的建设进度,成为该项目首个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标段。在以“风柜”之名著称的南澳海域,他们见缝插针,有针对性地选用大型起重船组、大型运输船组进行作业,在100天内实现主体工程完工……中国铁建港航局以100%优质履约决胜“抢装潮”,一举跻身国内海上风电建设“第一梯队”。
凭借在“抢装潮”时期打下的良好口碑,中国铁建港航局成功中标辽宁首个海上风电平价项目,在辽合同总额超过70亿元,占据领先地位;中标海南首批海上风电项目,并创造单月近2亿元产值;中标国内首个批量化使用单机容量最大机型(18兆瓦风机)的海上风电项目,持续深化扩大与华能、大唐、申能等一批重点客户的深入合作,形成覆盖全国沿海的产业网络。
乘胜追击,勇立潮头
2022年以后,国内近海风电资源开发日趋饱和,海上风电行业呈现出深远海、大兆瓦风机的发展趋势。中国铁建港航局斥资23亿多元,打造了“铁建风电2000”以及“铁建起重5000”两艘“大国重器”。
“铁建风电2000”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采用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可在水深达80米的海域进行海上风电施工,主起重机达到2000吨起吊能力,甲板以上吊高可达165米,具备20兆瓦及以上不同机型海上风机安装能力,完全能够适应海上风电行业深远海、大兆瓦装机要求。“铁建起重5000”是5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集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作业,以及起重、运输、存储等多功能于一体,搭载了国内首制的闭环动力定位和功率管理系统,最大起重能力达5000吨,主钩起升高度可达甲板以上130米,可满足深远海大型风机基础施工、海上升压站吊装等施工作业,各方面性能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中国铁建港航局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顺利承揽实施了15个海上风电运维项目,承揽额近9000万元,在风电运维业务市场蓝海中抢占先机,不断实现业务领域的新突破。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